【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调节市场的基本手段就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产品价格,当一种产品更大程度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缺乏市场、丧失利润的产品就不得不退出市场,换句话,数字印刷占有市场的速度也得依赖其性价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后,对传统印刷构成挑战的什么?是数字印刷?不对。是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末,我国已有高达5.91亿的网民,内容印刷受到的冲击最大,报纸的发行量(官方数据2012年总印张比上年减少2.68%)在下降,杂志的印数在下降,图书的品种数虽在增加,2012年创记录的达到41.4万种,比上年猛增12%,但图书的库存积压也在与时俱增,2012年达到880.94亿元,超过了同年688.48亿元的图书销售。
那与数字技术应运而生的数字印刷其现状又如何呢?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数字印刷在我国的实际状况:
一、 数字印刷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并不快,在印刷总量中的占比不增反降。 生产型的数字印刷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投入实际应用,至今还不到二十年,但发展的速度很快,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很快,这主要表现在使用的领域在增加、承印幅面得到扩大、数字印刷机的速度大幅提高等诸方面,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由班尼•兰达开发的纳米数字印刷机也将于2014年末正式登陆市场。 对于数字印刷的认识,我们经历了过分热情到回归理性的过程,在没有明白真相之前就有机构提出 “到‘十二五’期末数字印刷产值要占我国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显然这不合乎实际。 回首近几年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情况,数字印刷的上升比例极为有限。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2年我国印刷业的统计数据,全部印刷产值9510.13亿元,738家数字印刷企业实现的数字印刷产值62.9亿元,“数字印刷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0.4%上升到0.66%”。考虑到“全国共有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2354台”并不多在这些数字印刷企业内,所以我国实际的数字印刷产值较之上述统计数还会略高。兰普咨询公司认为我国数字印刷总值大致是100亿人民币,但即便如此,还是说明我国数字印刷在印刷总量中的比重微不足道,低于班尼•兰达认为全球数字印刷占到印刷总量2个百分点的比重。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连续三年来对本地的数字印刷产值有着统计数:2010年,上海印刷总产值585.7亿,其中数字印刷产值5.95亿,占比1.01%;2011年印刷总产值689.41亿,其中数字印刷产值6.47亿(调整前的数据为6.19亿元),占比0.94%;2012年印刷总产值773.1亿,其中数字印刷产值6.57亿,占比0.85%。数据告诉我们:数字印刷的增量在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5200万降至2012年的1000万;与此同时,数字印刷的占比也在下降,从2010年的1.01%降至2012年的0.85%。 当然,现在公布的印刷总产值应该理解为包含着印刷企业的其他经营收入,就绝对值而言,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印刷总产值的增幅不可能有数据反映的那么大,按照全印度印刷商联合会总裁高文德•布哈嘎瓦在北京第三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上报告时采用美国NPES提供的数据,中国2012年的印刷产值为659.341亿美元(按1:6.3125折算,合人民币4162.1亿),位居美(1967.227亿美元)、日(893.637亿美元)之后处第三。按照他们的统计,自2006至2012年我国印刷业的年均增长率为5%,同一时段美日两家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5%和0.66%。就印刷主业的发展情况看,或许这组数据更符合实际。
二、 对数字印刷的国外统计口径我们在理解上存在偏差。 前几年有关机构之所以会不切实际的提出经过短短几年努力要让我国的数字印刷产值超过总量的20%,关键在于对别人的统计口径了解不清。 迄今为止,数字印刷占比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这既是因为美国的数字印刷工业发达,有着惠普、柯达、施乐这样顶尖的数字印刷设备生产商,阅读人口众多,也因为相对于他们的劳动收入现有的数字印刷产品价格显得并不高,所以周期短、数量少、变化多的印刷业务基本都采用数字印刷方式来完成。但这一切在我国,条件变了,处理的方式也就变了。我国的数字印刷设备及耗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即便是由国内生产的设备其核心件也属于向海外采购,数字印刷的生产成本与传统胶版印刷比较显得毫无优势,而凭着国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样能满足短周期、快节奏的小胶印却是异常发达,成为数字印刷业务的有力竞争者。相对于劳动者的现有报酬数字印刷的售价在消费者的感觉上还是偏高,这就客观上牵制了数字印刷的快速发展,普通读者即便有需要也要略作思量。 美国的数字印刷在印刷总量中的占比有说达到27%,也有说已经超过40%的,似乎数字印刷已经在整个印刷领域中成为主角,我国提出“十二五”末数字印刷占比要超过20个百分点的奋斗目标无疑就是受此影响。其实,美国的百分比仅就最适合数字印刷的社会商业印刷而言,绝不包括现在印刷量最大、使用胶印、柔印完成生产比重最大的包装印刷。 在世界印刷排行榜上排位第四的德国对各类印刷品、各种印刷工艺在印刷总量中的占比有着清晰的分类统计数据。根据市场需求做分类统计的话,包装印刷占总量的40%,广告印刷20%,商业印刷19%,杂志印刷15%,图书印刷和其他印刷各3%。根据印刷工艺做分类统计的话:胶印42%,柔印21%,凹印13%,数字印刷和其他印刷各占12%。美国的比例或许会有所上下,但基本格局应该相仿,数字印刷在全部印刷品中大致占到十来个百分点。 对美国数字印刷市场认识上的差错提醒我们:对新生事物要认真学习、分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应该引以为戒。这与发展绿色印刷上选择走一条最为困难的认证道路现在不得已做调整是一样的道理。
三、数字印刷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生产方式。 认为数字印刷会席卷而来是我们一段时间的错觉,为此,传统印刷一度以为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关键是对数字印刷的定位不对,不是把它理解为一种伴随着数字技术产生的新兴印刷生产工艺,而是过度神化了数字印刷,不是把数字印刷的扩张看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对传统印刷方式的替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我们对此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 数字印刷说到底就是一种印刷工艺,只是与凸、凹、平、孔四种传统印刷工艺比较,数字印刷显得更为年轻,它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印刷工艺,在成像原理上与传统印刷的模拟成像不同。正因为此,数字印刷可以在短版、按需、远程印刷等多个领域里一马当先,因为在这些领域数字印刷的优势明显。 必须指出的是,数字印刷的研发过程也决定了虽然生产原理一致,实现工艺的路径却存在差异,因此,强调印刷设备与耗材的匹配既成为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垄断市场的法宝,设备供应商据此成为依附在生产商身上的寄生虫,在实现设备销售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耗材的出售源源不断的从生产商身上获得利润,也成为影响数字印刷迅速发展的致命弱点,供应商彼此竞争力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当然,有些数字设备供应商已经察觉到现存问题,意识到从长远看,这对数字印刷去扩张市场不利,所以他们也提出要从原本的设备供应商转变为帮助印刷企业发展的服务商的想法,也在开动脑经,积极地寻求市场,这无疑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有利于数字印刷的发展。
四、 性价比决定着数字印刷的市场扩张速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完全正确的。市场这双无形的手调节市场的基本手段就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产品价格,当一种产品更大程度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缺乏市场、丧失利润的产品就不得不退出市场,换句话,数字印刷占有市场的速度也得依赖其性价比。 市场上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关心的永远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在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也更注重产品的绿色环保,至于产用何种生产工艺(除了食品因为存在采用转基因材料与非转基因材料外),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关注得并不多。曾有人面对委印者质疑柔性版印刷工艺完成的教课书质量不及传统胶版印刷时,主张用制定专门的柔性版印刷标准,以标准来堵委印者的嘴,但这一想法对长期来崇尚“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人来说未免显得有点天真。 数字印刷要凭性价比去拓展市场的关键是要在设备与耗材的本土化上做文章,只有本土化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市场售价,才能提升数字印刷工艺的市场竞争力。不少时候并非消费者不了解数字印刷的优点所在,而是承受不起,就像每个家庭主妇都知道橄榄油胜于普通食用油,但因为橄榄油价高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就只能成为生活中的点缀品而非常品。 应用数字技术直接出印版设备(CTP)近年来快速替代传统晒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设备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市场售价,而且,CTP市场占有量的增加又拉动了板材消费量的上升,板材售价同步应声而下,最终使新工艺走上了良性循环道路。数字印刷扩大市场占有量的发展道路也将如此。 与CTP设备相比,数字印刷设备的复杂程度更大,其核心部位——数字喷头的技术含量也显得更高,所以数字印刷设备的国产化时间可能会长些,但即便如此,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是必要的,满足于拿来主义或者满足于使用落户国内的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依然会受制于人,依然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也难以在现有基础上走到发展的最前列。
五、数字印刷的发展前景看好,但这将是一个过程。 社会已经进入了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更多的信息来自于网络,电报退出了舞台,购物从实体店转向网点,客户订单也更多的来自于网络,印刷生产中各类软件、集成电路板更多地被采用,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数字技术必将更多地进入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印刷的发展前景应该被看好。 当然,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电子阅读器的市场扩张,对纸质书也构成冲击,这场冲击也无可避免的会影响同样以纸为媒介的数字印刷,但内容印刷毕竟只是数字印刷业务来源的一个方面,数字印刷正在积极的向包装印刷、标签印刷、票据印刷等领域拓展,甚至已经大量使用于个性化瓷砖制作等崭新领域。
总之,数字印刷不断地在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 同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培育期一样,数字印刷占有市场的过程也是渐进的,不可能希冀于一蹴而就,通过设备的改进、材料的研发、成本的降低,凭着最佳性价比,数字印刷占有印刷市场的份额也必将不断扩大,数字印刷产品也会越来越多的被消费者所接受。 从对数字印刷的不认识到有所认识,再从有所认识到深入认识,最终到接近完全认识,这将是一个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开始逐渐的回归理性,这对数字印刷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是一件好事。我们期盼着数字印刷春天的尽快到来。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