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日前,微信公众账号正式公开每篇公众账号文章的阅读次数,以及用户对文章的点赞次数。增加阅读数量和点赞功能后,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章热度及阅读效果,广告也可以进行更有效率的投放。据微信方面透露,目前该功能还处于测试阶段,未来将会以何种形式呈现仍不确定。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值得拍双手叫好的事情,虽然改变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阵痛,但这的的确确会帮助微信,抹杀了一批“掩耳盗铃”的自媒体。同时还原了自媒体的真实性,也让自媒体相关的数字营销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浑噩的自媒体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自媒体投放,很多都是依据自媒体自己的数据为准,这个过程中不乏虚报粉丝的作弊者。譬如某号称拥有20万粉丝的科技自媒体,我们就观察了其公众号数据,截止发稿前,其单篇阅读最高仅4000多,按30%打开率,他的实际粉丝仅10000多,即使按10%的打开率也只不过40000多粉丝,假设他真有20万粉丝,打开率也只不过2%,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僵尸粉,而这样的人在自媒体业界并不是少数。
究其原因,其实也合乎情理,因为自媒体背后的利益实在太为诱人,动辄数万的稿费并不少见,这让从业者变得浮躁了起来,急于求成、急于变现似乎成为了自媒体的特征,而粗制滥造的内容与收益,也根本不成正比。至于当广告主问及数据的时候,自媒体人往往会以影响力搪塞广告主。
可能是公关需求点不一样吧,他们也认这种所谓的影响力。因为大多数公关都是为了做报告给领导看,证明自己在做事,所以认同这样的影响力也是迫不得已。而事实上,很多自媒体压根就没有影响力,充其量算个“写手”,也许你知道他制造的内容,但是你并不知道作者,更不会关心背后的作者是谁,如果没有这样的连接关系,何来影响力。
不仅如此,自媒体的水也很深,站队、联盟或不可免。如果你没有一个联盟,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自媒体。可惜这却违背了自媒体的初衷,我理想中自媒体的初衷应该是内容、是服务,绝对不是拉帮结派,更不是靠贬低别人提升自己。如果是现在这样,那自媒体就变成小众间、联盟间的彼此的玩物,这些自媒体人永远也不会有影响力。
自媒体的价值
记得有人曾问我什么是自媒体,我说“我肯定不是自媒体,我连个公众号都没有,微博也不用,要说自媒体估计像雷军、马化腾、张朝阳这样的才叫自媒体,才叫KOL(意见领袖),他们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当然我也能影响一些人,但绝对不是靠写东西来影响,那只是写着玩的,而且我是因为被某媒体采访才进入的这个写手圈”。
另一方面,早前的自媒体其实并不符合数字营销整体方向。回想早年广告主为什么选择网络媒体,除了传播效率外,不就是因为网络媒体可衡量效果、沟通的对面是个人吗?而早前的自媒体对于广告主而言,似乎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它还仅仅停留在影响力层面。如果这样,广告主还不如去投放传统媒体或者新媒体呢,又何苦死磕自媒体。
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媒体没有价值,媒体分化、自媒体肯定是大势所趋。而且这种生态下营销也应该更加精准,让品牌主与受众间沟通也更加方便。这与传统的垂直媒体别无他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媒体可以做到实时沟通,而其他媒体无法做到。不过这种区别对于广告主而言,基本形同虚设,因为自媒体并不会从服务的角度去服务广告主,而是从发稿、从渠道角度与广告主合作。
换句话说,现在大多数自媒体本身定位有问题。怎么都成了广告主的“PR外包公司”,为广告主写稿件,然后所有渠道通发,这不是PR公司该做的事情吗?很明显这是错误的。在我看来,自媒体最好的商业变现是服务,帮助粉丝完成价值链的对接,次一点也是硬广,至少这不会影响你本身的内容。就算是软文也得让广告主获得更多曝光吧,但绝对不是“PR渠道”,因为那是在消耗你的粉丝。
最后我想说:你不善待粉丝,粉丝也绝对不会善待你。微信如今公开阅读数据,裸泳的人必然会被逼上岸。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