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在6月9日开展的西藏“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上,一种独特的纸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就是西藏特有的藏纸。作为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藏纸所用原料以狼毒草等有毒植物为主,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不腐烂及韧性强等特点。据当地人介绍,藏纸可保存上千年,是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处印经藏经的不二选择。2006年,藏纸生产工艺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纸工艺近来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从艺工匠人数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好。”即将于6月9日参加西藏“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的藏纸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次仁多杰如是说。
“藏纸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狼毒草,虽然现在也有白芷草等几种替代植物,但狼毒草制作的藏纸韧性最强。”次仁多杰盘腿坐在大石板旁边,一边用石块捶打已经去皮、煮泡过的狼毒草根,一边介绍制作藏纸的工艺流程,“捶打过的草根需经搅拌制成造纸的原浆”。
在将造纸的原浆注入水池后,次仁多杰又挽起袖口,用木边纱框深入纸浆池,小心地抖动摇晃。提起纱框时,一层薄薄的纸浆均匀地覆盖其上。他说,在太阳下晒2个小时后,就可以起纸了。
作为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藏纸所用原料以狼毒草等有毒植物为主,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不腐烂及韧性强等特点。据当地人介绍,藏纸可保存上千年,是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处印经藏经的不二选择。2006年,藏纸生产工艺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拉萨向西驱车2个多小时便进入位于雅鲁藏布江边的尼木县。尼木不仅以藏香驰名,还是尼木藏纸的重要产地。次仁多杰制作的尼木藏纸,位列西藏传统三大藏纸之一。出身当地一个藏纸世家,现年62岁的他已从事藏纸传统手工艺50个年头。
“在尼木县,曾经从事藏纸工艺的有16户人家,后来因为原材料短缺,销路不畅等原因渐渐就只剩我们一家”,次仁多杰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抢救这些濒危的民族手工业技艺,更多的人参与抢救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来自拉萨的企业家强巴遵珠踏入次仁多杰的家门,向他描述了抢救藏纸工艺的重要性,并力邀他前往拉萨,与来自朗县、定日县及昌都等地的8位藏纸民间艺人一同交流授课,为藏纸技艺传承献力。
“寻找民间艺人的工作并不容易,将他们邀请出来更不易。”在位于拉萨市曲米路的彩泉民族手工业研究中心,强巴遵珠讲起寻找蔵纸民间艺人的过程,娓娓道来。
“很多民间艺人虽然接触过藏纸技艺,但对重建意义并不了解,重视程度不够,手艺也多有生疏。”强巴遵珠表示,通过增加彼此交流、授课等方式,几度寒暑后,已培养了30多名藏纸手工艺人,他们遍布西藏各地。
“交流并不仅限于民间艺人,也包括尼泊尔、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家、企业家也就藏纸工艺频繁交流。”强巴遵珠说,交流使他们的藏纸生产工艺不断创新。新研制的仿动物皮藏纸就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赢得海内外众多好评。
“新研制的藏纸突破了过去藏纸多用于经书的限制,广泛应用于旅游产品包装、藏族风情餐馆的装饰等。”强巴遵珠说,销路拓宽了,更多人认识了藏纸,这项工艺也就赢得了更好的生存和传承空间。
“虽然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纸张,但西藏狼毒草制的藏纸仍在国际上获得诸多好评,这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也有信心将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样即将参加“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的强巴遵珠谈及未来信心满满。
印联传媒转载自中部印刷网
相关阅读:第187期印联培训分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