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据《北京晚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将减少5000家;非独立法人报刊出版单位总量比例由65%左右下降到30%以下。
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5年,我国将退出停办一批规模小实力弱的出版单位,退出停办一批资质差、资不抵债、发展能力不足、不符合国家有关办报办刊规定的报刊出版单位;通过兼并、整合、重组推进报刊出版骨干企业和传媒集团建设;引导支持拥有一定品牌效应和细分市场前景的中小型报刊出版单位走内涵发展道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形成富有活力、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产业群。
由以上可以看出,整合和淘汰实力弱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推动骨干企业和大型企业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应该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数量上削减,从质量上提高,从规模上扩大,的确是规范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利器之一。
我国报刊杂志等出版物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之景,但出版物绝对基数较大,市场监管难度增加;部分出版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出版内容良莠不齐;出版物同质化趋势明显,创新不足,内容重复冗余;一些出版物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社会影响恶劣;部分出版物发行量低,受众范围较小……不仅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到文化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贻害无穷。
但并不是发行量小,市场受众少的报刊出版物,就必须被扫地出门。不少在专业领域大放异彩的学术期刊显然不在此列。正所谓“曲高”才导致“和寡”。当然,现在市场上一些假借学术期刊之名,趁机敛财的不法份子大有人在,其危害性还在于培养了一批业务水平不高、道德修养低下的“专家教授”。这样的人占据了我国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高位,其培养出的“人才”和研发的“科研成果”如何能让人民放心,让百姓满意?其社会危害性可见一斑。
以印刷行业出版物为例,市场上目前较为流行的杂志有《印刷技术》、《印刷经理人》、《数码印刷》、《印刷工业》、《中国印刷》、《今日印刷》、《印刷杂志》、《广东印刷》等诸多出版物,且不说内容质量、面向受众方向有何差异,单从种类上就让人眼花缭乱。而印刷业,其生产总值际上只占我国GDP很小的一部分。如此众多的印刷行业杂志,除少数几个有影响力的期刊外,大部分在发行量方面并不很理想。浪费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编辑一本鲜有人问津的杂志,其投入产出与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然不成正比。
仔细阅读一下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减少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的新闻。不难看出,这与印刷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有神似和形似之处。在印刷业“十二五”规划的草案中提到,目前我国有近10万家印刷企业、400万职工,总体上散、小、差、乱的局面没有改变,整体素质低。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该着力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并将其打造成为我国印刷业标志型龙头企业;同时加大对中小印刷企业的科学引导和扶植力度,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培育一大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优秀品牌企业;鼓励兼并重组,积极参与国际印刷业产业整合;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机制,促使印刷业加快向集约型产业转变。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是二者的共同点之一。
减少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必然会导致报刊出版物总类的减少,而报刊出版物总类的减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印刷企业,特别是一些专门承印小刊小报印刷企业的印刷量,从而加速淘汰一些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不足有限的印刷企业,推动我国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而淘汰一些散、小、差、乱的印刷企业,也会打压一些规模小实力弱且不符合国家有关办报办刊规定的报刊出版单位的生存空间。
由以上可见,两者相辅相成,将共同促进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