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十大重点目标,其中“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备受各方关注。建设数字乡村虽然不是首提,但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显示出中央的政策导向,智慧乡村是必然。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2018年11月召开的数字乡村发展论坛上曾说,在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交汇期,在“网络强国+乡村振兴”“数字中国+乡村治理”“数字经济+共同富裕”时代背景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数字乡村建设,不是刚刚开始,而是已经在路上。记者在近两年的采访中,感触尤深的就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对农村发展的深度影响,不少地方已探索布局出一张覆盖乡村的网络。如记者走访的甘肃文县是秦巴山区扶贫工作重点县,因山大沟深,物流成本高,当地政府将电商作为扶贫的重要抓手,于2014年成立电商中心,4年间通过开展电商培训,扶持企业和农民开办网店1556家、微店1603家,农民依靠网络将茶叶、菌子、蜂蜜等深山绿色农产品推向城市,脱贫成效显著。
在得大数据风气之先的贵州,“互联网+农业”更为精耕细作。在贵州省首个集农产品集散、企业数据中心、电商扶贫和品牌孵化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商平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昌明镇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记者看到,1.6万余贫困农户通过该中心的帮助实现了“一户一码”,通过扫码能了解这户人家的贫困状况和种养情况,以及顾客对他家农产品的购买和评价状况,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判断。参与这一平台的电商企业达64家,有力地助推了“黔货出山”。
如今行走在广大乡村,哪怕是偏远的山寨,也能看到类似“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牌子。但是记者发现,并非所有站点都运转正常,有的是因为政府推动不力,有的是因为当地产业分散薄弱,电商无法提供批量产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下不少乡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普遍缺乏会网络、懂经营的中青年人才,来发展智慧乡村。
因此,国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一方面固然要推进重要农产品的大数据建设,加强农村网上服务站点的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通过各种手段培训农民,树立起他们的互联网意识。
记者在深度贫困地区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采访时,在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遇到两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正是她们的到来才将“互联网+农业”的观念引入小山村,她们培训有潜力的村民,手把手教他们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进行网络直播,展示家乡的良好生态和绿色农产品。现在,村民有的开起了网店,还有的成了“直播网红”。农民观念的转变,对乡村的发展至为重要。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其中重要的表现是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而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正是为了抹平这道鸿沟,赋予农村发展新动能。在互联网强大的引擎作用下,乡村和城市的需求将有效对接融合,扶贫效应将超常发挥,而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将为之一新。正如屈冬玉所言,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携手去完成。
现在做智慧乡村是一大趋势,扫一扫,教你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