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数码印刷市场的高中低生产机型发展趋势

时间:2013-12-04 17:04:25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随着大众的消费观的改变,印刷品的需求也趋多样化发展,印刷业务已从大批量追求小成本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等针对性强的方向发展。在中国,人工成本在不断增加,相对于传统印刷来说,需要人工更少的数码印刷在人工成本就有了不少的节约。一部分传统印刷业务正向数码印刷转移。网络个性印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也推动了数码印刷的发展。

 

 

  目前,在数码印刷的应用域中,除了图文快印之外,按需出版印刷、影像印刷、个性化直邮印刷、大企业进驻服务等,成为四大发展的新热点与新机会。

  对于数码印刷的发展趋势,美国著名的印刷专家FrankJ.Romano认为,数码印刷将作为胶印、网印和柔印的补充,并且与之竞争;网络化的激光打印机将会挑战复印机,复印机挑战数码印刷,数码印刷挑战胶印,而喷墨将会挑战全部;数码印刷的质量将不再是个问题,但是其生产能力、可靠性以及尺寸问题将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胶印正在改进,提供更加经济和竞争力的产品,但是它的市场将会继续被数码印刷蚕食;数码印刷将会影响到印刷行业的方方面面,将会在艺术品、包装、标签印刷、纺织品、书、广告等印刷品上得到广泛应用。

  据美国印刷市场与资讯研究机构PRIMIR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4年,全球印刷业总产值将达7250亿美元,比之前预期、在2011年突破7,200亿美元的大关,整整延迟3年。十几年来,数码印刷技术及其相关产业,乘着科技创新之风,在全球快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渗入社会各阶层,满足人们对印刷品个性化、多样性、灵活性的需求。至2014年,全球数码印刷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将占总市场的27.4%。2008年全球喷墨印刷机市场总额仅为19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跃升至近48亿美元,以160%的速度快速增长,几乎与单张纸印刷机市场看齐。

  在我国,目前,在数码印刷的应用域中,除了图文快印之外,按需出版印刷、影像印刷、个性化直邮印刷、大企业进驻服务等,成为四大发展的新热点与新机会。

  随着大众的消费观的改变,印刷品的需求也趋多样化发展,印刷业务已从大批量追求小成本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等针对性强的方向发展。在中国,人工成本在不断增加,相对于传统印刷来说,需要人工更少的数码印刷在人工成本就有了不少的节约。一部分传统印刷业务正向数码印刷转移。网络个性印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也推动了数码印刷的发展。

  当下,中国数码印刷市场的高中低生产机型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低端机型的渠道化和日渐办公化。低端生产型彩机逐渐被广泛采用,以往配备服务器的低端生产型设备多被专业客户采购和应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办公客户也能进行一般的操作和维护,使得数码印刷和办公文印的界限更加模糊。很多渠道开始尝试销售中低端生产型设备,这导致今年已经开始的厂商渠道大战明年会愈演愈烈。经历了市场培育期、发展期、成熟期的中国数码市场开始进入厂商市场份额的白热化竞争期现状及趋势,厂商自产品性能战、市场策略战、解决方案战后,全面进入渠道战。每个厂商由于市场认知和占有率、产品定位、渠道资源、发展步调和策略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全国市场布局规划,而中国数码印刷市场成长空间还较大,运作手段还远未用尽,加上现在直销和渠道间的复杂竞合,厂商间的斗法大战将别有一番精彩。这也体现了数码印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特色。不论销售卖的是BOX还是Solution,真正决定厂商格局的还是战略决策和商业模式。

  中端机型稳定发展。2011年一批图文快印店采购了百万元级以上的彩机,进行了设备升级,选择了价格更高、品质更好、产能更大的HPIndigo,其中做过照排输出中心和印前的专业客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2013年,伴随着更多的图文快印企业、传统出版印刷企业、包装标签印刷企业采购中档生产型彩机,中高端可变信息印刷市场开始启动到更深的层次。由于数码印刷的金字塔结构,中低端机型和装机的增多,意味着印量增大,应用范围变宽;随着一批老客户也进入设备更新换代周期重新做设备选择和应用定位,厂商的产品升级周期也越来越短,使得未来几年的中端机型市场将异彩纷呈。从当初的一家垄断到现在的百家争鸣,市场份额的变迁,也折射出了中国数码印刷市场的生机和活力。

  高端数码印刷工业化。以高端生产型大幅面和长纸单张彩机,喷墨和激光连续纸彩色/黑白机为主,以多条自动连续纸彩色喷墨印刷生产线投入按需印刷为标志,2013年中国数码印刷行业开始全面工业化。有些奶粉开始使用二维码标签,一旦食品包装开始广泛进入食品质量追溯体系范畴,整个行业新增长点的产生会带来新一轮的装机热潮。出版业由于手机报、电子书的侵袭,出版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以及对行业变革前景看好的资金介入,呈现更大范围增长的机会。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