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营销

包装上的“障眼法”,赶紧吃包薯片压压惊

时间:2018-08-14 14:25:06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资讯】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你所钟爱的食品,对照几年前,价格没变,可吃到嘴里的份量却已经暗中“缩水”了?


比如,冰激凌在不停地“瘦身”,汉堡变得越来越迷你。你的感觉没错,近年来,食品分量“缩水”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明显趋势。在包装外观、大小和售价都维持在原来水平的前提下,食料份量减少。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低调的变相涨价——同样份量的食品比以前更贵了。


花费同样的钱,实际能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2017年,著名的瑞士山峰巧克力(Toblerone)的忠实粉丝集体炸了窝——相邻“山峰”的间距被拉大,密集耸立的群“山”消失了,稀稀拉拉的“小山包”们显得分外孤独。很明显,生产商减少了巧克力的分量,消费者大呼被骗。然而,山峰巧克力的合作伙伴公司(Mondelez International)却在脸书上辩称:“把‘山峰'做得更小、更稀是为了让你们能买得起。”



在大多数国家,在食品的外包装上注明净含量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食品净含量的减少,可以非常直观地表现在包装上。


不过,那个数字大多字迹微小、字体单薄、颜色低调,为的就是不引起你的注意。


美国消费者权益律师埃德加·德沃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20年前单包装咖啡是450克,还附送2升左右的冰激凌和接近5升的牛奶。现在,外观同样大小的咖啡净含量只有370克,价格只升不降(未必赠送冰激凌和牛奶)。


离我们更近的是,细心的消费者应该注意到,我们国内售卖的易拉罐装可口可乐净含量已经从一开始的355毫升减少到330毫升。

 

“缩水”的可口可乐包装上的“障眼法”



其他一些产品的实际份量可能比包装上标出的净含量还少。


2017年,宁波质检部门对休闲食品净含量进行随机抽查,发现10%左右的休闲食品缺斤少两——净含量没有达到包装上标出的分量数额。


此外,对于无法标注净含量的食品,比如饭店的一盘炒菜,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盘子越来越大,或者说,菜越来越少了。


包装上的“障眼法”


最常见的思路是在包装上下功夫,企图靠这个“蒙混过关”。


增加无用填充物


客观地说,出于保鲜和防止食品被挤压变形的需要,在食品包装里加入填充物有时是必须的。然而,企业减少食物分量后,会通过增加填充物使产品外观看起来跟原来大小相同。


薯片是过量填充物的重灾区之一。由于薯片易碎,生产商往往会给包装袋充入一些保护性气体。但是,当薯片被减少时,超出必要的气体就成了多余的填充物。




包装里薯片和空气的比例



改换包装


英敏特公司《2017全球包装趋势调查》显示,随着消费升级和理念革新,多数消费者更关注包装形式和设计,而购买动力要么直接与包装有关,要么与通过包装展现的产品理念有关。


可以说,现代的食品包装已经超越了实用范畴,不仅需要提供关于食品本身的必要信息(比如原料构成、保质期、重量等),还事关产品理念传播、生产公司形象塑造等多种内涵。


食品生产企业显然不会放过每一个变相涨价的机会。


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包装不断更新、越发复杂精美的同时,食品份量在成正比地缩水。


我们不能就此简单粗暴地下定论,称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但是,确实有一些企业利用改换包装之机,降低食品的净含量。




食品企业在包装上的“障眼法”  


印联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