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工具型微名片产品的运营:悖论众所周知,工具型产品存在着“低频、低活、用完即走、等特征。诸多特征中,工具型产品天然的就不具备占有用户时间的“属性”。工具型产品,其产品初衷就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时间,似乎与运营人的目标:提高日活、提高在线时长有着天然的矛盾,主要是看我们怎么做?
如果是工具型产品满足的都是用户的强需求、低频需求。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就比较薄弱了?并非如此,仍然可以找到诸多点作为用户深入行为的驱动点。
1.即时反馈
不同于社交、游戏、电商等产品,用户通过自身行为,可以很好的通过自身产品提供的服务和信息建立起反馈通道,工具型产品,如:出行工具打车、地图等,反馈除了即时搞笑的完成服务,用户似乎就没有在无需求的情况下去扫二维码路牌的诉求。而把用户的所有行为记录下来,并进行相应的赋值,给予用户多样的反馈。比如商圈、特产、风景等,同时更容易建立起用户自身的行为量化,加强该工具需求的深层认知。
2.让用户做比他自己更重要的事情
目前的互联网用户都被教育的非常成熟,你的每一个意图和动作几乎都可能在发布之际即被用户识破。用户也非常清楚在你这里能够获得什么,以及为什么要离开你去别的地方。
帮助用户建立起“做这件事情更重要”的认知,让用户不只是完成了对自己重要的事情,还完成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情。公益行为不仅给了用户一个自我安慰和满足的机会,还给了用户完成更重要行为的机会,这会更大的激发用户的积极性。要知道,公益从来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单纯透明的,它的背后总有着强有力的利益驱动。
3.占有感和安全感
无处不在的占有感,是人性中最致命的一环。我们总是想要去得到、确认、强化“这是我的”这个概念。给用户一个东西、一个存在,让用户可以确认并持续强化——这是我的,我有责任、义务和权力在这儿。这也是建立工具型微名片产品比设计、电商等更需要建立成长体系的原因。充分满足用户的占有感和安全感。综上看来,破局工具型产品的运营困境,从公益化运营入手,不管是建立底层的用户成长体系,还是设计公益运营活动,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合适的产品动作+合适的公益活动+合适的运营目标,三者相结合,才能吸引到用户的眼光,得到用户的关注和认可,也通过微名片,把图文加盟店的品牌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