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对中国1300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
这在国际贸易冲突史上是罕见的,甚至有学者将其形容为“新冷战的前夜”,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美贸易战爆发,意味着外向型经济将面临困境,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变得更重要。
北京时间4月2日凌晨,中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7类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并于当天开始生效。中方一周多前公布的对美钢铝关税报复措施落下了实锤。
中美贸易战已经擦出火花,尽管双方都不公开说这就是贸易战。4月2日生效的报复行动是对特朗普政府3月早些时候加征钢铝关税涉及中国部分的还击。
所以,中美贸易战这事,对广告行业来说是天大的事。广告是拉动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此时,广告人应该赶紧站出来,想办法,找对策,思考如何拉动内需,如何借助消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冲贸易战的负面影响。
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告人是营销先锋,一向很敏感,每一次经济变化,广告人都会率先做出反应。
2001年,中国加入WTO,广告人摩拳擦掌,要改变中国是“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避免外资品牌冲击本土品牌的成长。
那一年,中国广告业的总盘子才795亿,体量很小,但那时的广告人已是豪情万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经济增速回落,面临硬着陆风险。广告人发现,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做好广告需要国际视野。
那一年,中国广告人在戛纳获得第一个金狮,正好我在戛纳广告节做评委,亲身感受到中国广告人走向国际的激动。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广告人再次沸腾,积极拥抱互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始拓展“计算广告学”新方向。
这一年,广告已经是6000亿的大行业,广告人已功成名就,行业危机却默默逼近。
从2001年到2017年,广告从795亿增长到6896亿,GDP从11万亿增长到82万亿,广告增长了8.6倍,GDP增长了7.5倍,广告与经济发展同步,广告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广告从业人员从71万人,增长到438万人,也是蓬勃发展。
从数据看广告业发展,看不出什么问题。
广告真的没问题吗?
为什么宋秩铭要讨论“广告死了”?
为什么黄升民要为“广告已死”正名?
为什么穆虹要说“广告人永远年轻”?
为什么我们对罗振宇的批评如此敏感?
广告还是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力下降。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不同意。谁说影响力下降了?
你看看数据,这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而前些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足50%,难道这不是广告的贡献吗?
是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但是,是什么样的消费,在支撑增长呢?
是高速增长的网络消费。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万亿。其中,网络零售占7.2万亿,同比增长32%,占消费总额的20%。
这个网络消费,与广告的关系就不同了。
过去,我们用广告影响消费者的认知、态度,然后影响行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看完广告之后,消费仍然存在变数。
除非是真需要、真认可、真喜欢,消费者不会轻易买单。想搞定消费者,广告人得有真本领,得动真情、下真功夫。
现在不同,由于移动支付和网络购物的普及,冲动到行动的距离缩短,非理性消费迅速蔓延,一个极小的理由就可以引发购物冲动,而这种冲动马上就可以变为行动。
广告的角色变了,不需要深谋远虑的说服,只需要一时兴起的情绪触发。
购买的理由也不再是需要,而是想要,是焦虑,是打破的心理平衡。
广告不再有门槛,谁都可以做广告,只要你懂得煽动情绪,懂得触发冲动,懂得制造焦虑,你就可以有流量、有销量!
广告人的使命,绝不仅是卖东西,拉动消费,绝不是劝人吃药、喝酒、玩游戏,放纵本能!
广告人的使命,应该是驾驭好人性的需求和动机,引导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然而今天,消费者已经是脱缰的野马。
广告人是否能帮助消费者操控冲动到行动的距离?
广告人是否能够引导正确的消费升级方向?
广告人是否能够引导积极向上的消费文化?
广告人是否能够重新找回角色尊严?
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