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摸索、野蛮生长和砥砺前行,新零售的发展前景更加清晰和光明,在2018年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刚刚过去的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各类自助设备等与新零售相关的“风口”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场。众多优秀的创业者投身新零售创业大潮,也吸引了投资机构频频出手,资本赛道热闹非凡,行业竞合精彩纷呈,而其中作为塑造产品与客户连接的微名片,能否迎来红利期?
存量场景实为蓝海、技术驱动下的改造和赋能潜力巨大
从“新零售1.0”的视角来看零售业,一面是以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自助设备为代表的增量场景和新鲜业态,朝气蓬勃、增速极快,看似蓝海;一面是以商超、卖场、百货、便利店为代表的存量场景和传统业态,夕阳西下、近乎停滞,看似红海。
然而,如果我们以“新零售2.0”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会发现体量巨大的传统零售业态中普遍存在的消费体验差和运营效率低等痛点,反而为技术驱动下的场景改造和赋能提供了价值空间,在存量场景向着便捷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将会涌现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为其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广告人就可以通过微名片开创一片新蓝海。
我们认为,2018年“新零售2.0”的发展将围绕三个趋势展开:
第一,市场焦点将从增量场景的创新突进,转移到存量场景的改造赋能。第二,资源投入将从模式驱动的销售增长,转移到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第三,AT巨头将会占领场景和数据,而创业公司将为其提供解决方案。
首先,虽然面临增速放缓等问题,但传统存量零售场景仍将长期占据零售市场的主要份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Euromonitor、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等数据经口径调和之后测算,2017年全年,商超和卖场的销售额约为3万亿元,传统百货的销售额约为7,000亿元,夫妻老婆店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连锁便利店的销售额约为1,500亿元。而相比之下,预计3年内无人售货机市场容量低于1,000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的市场容量均约为数百亿元(目前头部无人货架企业月收入不到千万,而无人便利店行业或因政策原因、或因经营不善,头部企业开店数不到200家、月收入不到千万级)。
其次,传统存量零售场景在便捷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升级潜力巨大。
在衡量存量场景的改造愿景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取合适的零售业态作为参照物,我们认为这个参照物既不是发达国家的对应业态,也不是新出现的增量业态,而应当是目前最为便捷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线上零售场景,即电商。这既符合未来零售“消费场景无处不在”、线上线下完全打通和无缝交融的终极趋势,也可以被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室内定位、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所支持。
最后,线下存量零售场景的升级将带给分别给AT巨头和创业公司带来机会。
一方面,阿里和腾讯(包括京东)将持续以资本开路、跑马圈地,按照体量和重要性的自大向小,依次瓜分和占领线下零售场景,进而占领用户的线下时间和数据。毫无疑问,AT巨头和线下零售商将会达成双赢的合作,双方在供应链优化、数据化管理、流量运营和履约体系建设的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短期内,我们看到的仍将以资本层面的利益绑定为主,而业务层面的协同合作也会逐步落地,其具体的赋能模式也会随着探索而优化。待新的模式跑通后,会在行业内横向输出,用更轻更快的方式占领场景、掌控数据。
另一方面,在存量零售场景改造升级的过程当中,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解决方案,为创业公司提供了机会。新型的解决方案必将是技术驱动的,其中人工智能、传感器、室内探测和定位、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有机组合和落地应用将助力存量场景完成便捷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改造。由于底层技术在不同场景间具有通用性,我们预计,2017年部分专注于增量零售场景的创业公司会基于其在技术研发和实践中的积累,同时将面向存量零售场景输出其解决方案。
超市/卖场:存量场景改造和赋能的试验田
超市/卖场是最重要的传统零售业态之一,我们不妨以其为例、管中窥豹。
首先从几个角度来看超市/卖场的画像:
一是高频、刚需、大规模的消费场景;
二是集中度较低的行业;
三是增速放缓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运营效率提升的诉求;
四是陈旧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服务导致消费体验差的痛点;
在线上和线下零售新业态、新物种的共同影响下,用户对消费体验的要求“由俭入奢”,传统超市/卖场的面临“不进则退”的尴尬处境,基础设施陈旧和服务形式落后,导致消费者不得不忍受搜寻成本高(找不到)、购物效率低(流程麻烦、排长队)、信息不充分(不了解产品)、难以个性化(千篇一律的产品)等痛点。
针对上述特点,我们探讨适合于超市/卖场的解决方案及其价值。目前针对于超市/卖场的解决方案有多种,其中某些远未成熟(如纯粹基于机器视觉的解决方案),某些仅能解决部分痛点或提高局部效率(如手机APP扫码结算、自助收银台等),某些基于便利店等小场景下可行的方案受制于超市/卖场面积大、品类多、人流密集和环境复杂等特点将不再可行。我们选取其中某种基于多种技术的软硬结合方案(“软”技术包括机器视觉、重力传感、室内定位和移动支付等,“硬”载体包括智能购物车、智能门禁、智能货架等)。
该种解决方案的价值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即:
1)面向B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价值。
2)作为支付入口的价值。
3)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
在上述三者中,第一点是其最本质和核心的价值,只有在为场景本身提供显著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进得去、立得住,进而才能衍生出作为支付入口和流量入口的价值。
通过对超市/卖场的示意性分析,我们认识到对存量零售场景进行改造和赋能巨大潜力,除此之外,无论是百货商场、专业店、农贸市场,还是便利店、夫妻老婆店,传统的零售业态都会通过微名片孕育着新的生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以技术驱动、以效率和体验提升为目的解决方案无疑将是创业公司创造价值的最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