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在如今消费者注意力极度稀缺的商业环境下,“抢夺用户注意力,吸引眼球”,无疑成了无数品牌商更加关注的环节。
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脑洞大开的广告创意。
比如前段时间的美团外卖文案:
看了这则文案,相信你的感觉和我一样:文案形式很有创意,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日常的餐饮小票很平凡枯燥,而美团却加入了文案的创意,但是为什么感觉怪怪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创意形式并没有给消费者提供任何使用美团的理由,为美团持续积累品牌资产。
而如果将类似的文案形式放在另外一个产品上,这种异样的感觉就会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曾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文案的目的,是给用户一个选择你产品的理由。
其中“理由”可以是:
(1)将品牌信息植入消费者记忆,让用户在下次优先选择你的品牌;
(2)击中消费者痛点,促使用户选择;
(3)绑定某个场景,在特定情形下激发品牌记忆。
味全果汁的文案瓶,通过无数场景的植入,给消费者提供了喝果汁的理由,并坚持这种独特的文案瓶形式,形成了属于自身品牌的独特符号。
而美团小票文案的出现,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选择美团的理由。
所以,营销创意的发挥,一定要为品牌持续塑造竞争优势,持续积累品牌资产。
基于积累品牌资产的核心原则,营销创意的发挥有以下三点思考路径:
(1)创意是否符合品牌定位?
(2)创意是否绑定了场景,植入消费者记忆?
(3)创意是否从营销形式上,形成独特的品牌符号?
1、创意是否符合品牌定位
对于大部分营销人来说,创意并不难构思,难的是如何关联品牌。
文案想要打动消费者,一定要有“冲突”,即我们经常提到的“消费者洞察”。
然而,无数营销人仅仅记住了前半部分——寻找“消费者洞察”。却忘了同等重要的后半部分——“关联品牌”。
于是,我们看到了无数广告创意在传播之后,消费者仅仅记住了创意,却没有加强任何对品牌的认知。
比如滴滴最近的一则广告:
广告内容很有创意,通过对中国式相亲的“洞察”,唤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然而,这种洞察并不能和滴滴想要表达的产品属性“审查严格”建立任何的关联。
所以,当广告传播之后,最终除了对广告创意本身的记忆,用户并没有加强对滴滴“审查严格”这一特点的认知。
正如“盈利”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广告的最终意义一定是增加产品销量。
所以,将广告创意关联品牌,并影响用户感受,促进最终产品的销量,是营销成功的阶梯。
而很多成功的营销案例,就是成功的跨越了“创意”到“品牌”的阶梯。
在创意之后仍然能够让我们记住品牌想要表达的定位信息。
所以,当我们游走在创意的道路上,寻找消费者洞察时,一定不要忘记了后半部分——将“创意”关联“品牌”。
2、创意是否绑定了场景,植入消费者记忆?
“定位”理论告诉了我们:品牌之间的竞争,不是关于市场份额的竞争,而是对用户心智的竞争。对于企业成果的定义,要从用户的心智中寻找答案。
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定义企业成果,不再是仅仅从消费者的认知中定义,而是从用户的手机桌面定义。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pc互联网占据主流的时代,产品文案一般会这么写:看新闻,上新浪;搜索用百度;随时随地,想淘就淘。
这些文案,仅仅指出了产品功能,至于你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这种功能,文案无需涉及,因为在过去,用户在电脑前的使用场景都是固定的。
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文案:跑步健身,就听喜玛拉雅;购物之前上半糖;路上一键免流量播放。
这些文案,通过对使用场景的绑定,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用户需要用我们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
所以,当我们在发挥营销的创意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绑定场景”的重要性。
3、创意是否从营销形式上,形成独特的品牌符合?
如果文案创意既没有植入明确的品牌定位,也没有绑定明确的使用场景,那么可以从营销形式上创造独特的品牌符号。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美团小票文案,文案创意既没有关联品牌定位,也没有绑定使用场景,同时在营销形式上也并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符号,所以这种创意是无法积累品牌资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