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焦点关注

迎合转型需要 打造高技能“灰领”印刷人才

时间:2017-04-12 09:40:24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资讯】“灰领”是什么?江苏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了帮助学习找到合适的工作,提出了“灰领”这一个概念。“‘灰领’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白领’有更多理论基础,‘蓝领’则更有动手能力。我们强调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后劲就会更足。”这样的人才,即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俗话说就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

 

  比如来自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90后”姑娘张淑萍,装纸、装版、配油墨、观察印刷机……这些工序,在她的手中,已经操作了无数遍,正是在这反复训练中,张淑萍实现了从专科学生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并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竞技中摘得银牌。

 

  像张淑萍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是典型的“灰领”。在中国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灰领”人才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

 

  河北省安平县近年来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图为2月18日,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操作机床。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河北省安平县近年来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图为2月18日,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操作机床。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灰领”迎合转型需要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招聘旺季。在江苏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校园招聘,吸引了1500多名应届毕业生,百余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们带来了3500多个岗位。招聘会一个新现象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该校推出了“灰领”概念。

 

  “‘灰领’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白领’有更多理论基础,‘蓝领’则更有动手能力。我们强调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后劲就会更足。”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学生处负责人说。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阶段,高附加值、自主研发的创新产业增多,人才层次需求趋高。而‘灰领’人才层次较高,技术技能熟练,又具有创新能力,恰好迎合这一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对本报说。

 

  校企合作培养“灰领”

 

  近年来,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加大力度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灰领”队伍的规模日益壮大。

 

  今年2月,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基本确立建设制造强国的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各地从鼓励和尊重人才、吸引激励政策等方面做出探索,众多职业学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人才培养建在生产线上,努力培养毕业即可到企业直接上岗的高素质、高技能工人。

 

  近日,作为中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启动了服务“中国制造2025”校企联盟,十几对制造业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结成联盟,通过校企互建共建实训基地、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合作育人等多种途径深化合作,共同培养、培训行业紧缺人才。

 

  轻技能旧观念须改

 

  在林新奇看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因此,发展“灰领”有助于提升中国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和全社会创新能力,对国家强大有重大意义。

 

  不过,“灰领”人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除了社会对“灰领”认知度不高,还对其成才途径——职业教育带有偏见。“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不太规范,又受到‘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影响,被歧视、被边缘化,导致产业需要的实际技能人才紧缺,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林新奇说。

 

  对此,林新奇认为应从3个方面入手:一要转变观念,让“灰领”岗位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二要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产业发展格局等方面,加速改革创新,重视“灰领”的地位,保障其权益;三要以实体经济、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发挥“灰领”人才在制造业的中坚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表示,长远来看,人才升级才能引领大国制造的崛起。设计精美、质量上乘是中国制造必然的发展方向,对工人技术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也会更高,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大目标相契合。

 

  小结:印刷人才作为具备高技能的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拥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应对经济转型期,提高竞争力。

 

印联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