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实验室”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目前有哪些项目?为何能入选总局重点实验室?他们计划做出怎样的成果?记者就此采访了地质出版社社长、“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实验室”主任顾晓华。
做跨领域的知识服务研究
“这次申报知识服务的实验室有很多家,但他们都是专业领域的,而我们是跨领域的。”顾晓华这样解释与其他实验室的不同。
对于知识服务的探索,国内已经有不少出版社及出版企业涉足。“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实验室”想做得更加前沿,如大数据、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混合现实技术(M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都在实验室的研究范畴之内。并且,实验室不仅仅是简单做一些学术研究,更想要探索出一些行业标准来。
“比如AR出版物的标准方面,目前AR状况到底怎么样,现在行业内技术、参数标准都不统一,并且在审查方面有很大风险。那应该怎么办?我们想做一些研究,目前地质社已经委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制《AR出版物企业标准》”。顾晓华告诉记者,基于研究他们也想真正做一些AR出版物。
此外还有大数据、VR、人工智能等,这些将来会与出版业发生关系、发生碰撞的新技术也在实验室的研究范围内。顾晓华认为,这才是数字出版真正的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出版已经从简单的数字化复制时代,逐步过渡到了与前沿、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可以预测,明年或后年人工智能肯定和出版紧密联系。机器翻译、机器校对、智能问答等很多东西都会和出版息息相关,语言控制(SIRI)的类似功能也将会应用到出版中。”他这样判断。
知识服务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此次入选总局“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的项目中,知识服务实验室占了不小的比重,当前出版机构为什么对知识服务这个概念如此热衷?顾晓华对此认为,从目前数字出版转型现状来看,知识服务才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出版是知识的传承与服务,从国外定位来看,无论是爱思唯尔还是汤森路透,他们在企业宗旨中都把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明确写了进去。国内几百家出版社,目前只有少数几家把知识服务明确写到了企业定位之中。因此,知识服务更需要引起我们出版业的重视。”
这次实验室研究的课题基本都围绕知识服务这个主题,在之前,地质社也牵头起草了《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指南》标准,顾晓华还提出,除了知识传承之外,还需要把实践经验、技能融入进去,要建立智慧型知识服务体系。
“恰恰是知识服务才是我们未来转型的目标。基于这个认识,我们申报了智慧型知识服务实验室。”顾晓华这样告诉记者。
联合学术力量发力数字出版
实验室除了地质社外,还有三家学术机构作为共建单位一起进行研究,分别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这三家科研机构也是地质社一直在数字出版研究领域的合作伙伴。2015—2016年,地质社和南京大学共建了数字出版基地;2016年7月,和北京印刷学院共建融合发展基地;2016年10月,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成立科技创新基地。有了这三大基地的支撑,“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实验室”就在科研方面有了根据地。
“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实验室”想要为行业提供智慧型知识服务解决方案,并制定与发布知识领域的关键性标准,这些工作将主要由三大基地来操作。比如南大数字出版基地目前正在研究知识体系标准,最近又在着手起草《AR出版物行业发展报告》的相关事宜。
“现在数字出版发展太快了,很多东西需要及时梳理,一些想法也需要及时修正。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顾晓华对此很是感慨。按照实验室的计划,除了已经开启的AR出版物课题研究之外,出版业知识服务白皮书项目也要很快启动。
及时把专家智慧输送给行业
到目前为止,“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实验室”的局都已经布下,接下来就是怎样落棋。
标准建设方面,地质社其实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经完成了行业标准1项、项目标准1项、企业标准6项,并获得了知识服务模式标准化示范单位和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荣誉,联合三家科研机构后,有了更加充足的人才及学术力量储备。
“我们不缺专家,现在需要的是把专家的智慧及时输送到行业里。”顾晓华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比如将要发布的《转型升级白皮书》,通过调研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截至目前的转型升级项目,通过统计数字产品、技术、人才、销售等各个维度,用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的方式,多维度反映了当前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现状。
未来3年内,实验室计划形成10项包括AR、大数据、知识服务等在内的行业标准,推出《新闻出版业知识服务白皮书》等10本专著,并自主研发知识服务领域的关键工具和系统,为出版社提供知识服务转型方案。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精品。”尽管这些前沿性研究并不容易做,但顾晓华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