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从德国全国范围来看,其公共图书馆分布均衡、覆盖能力强。截至2014年底,德国人口总数约为8119.8万,全国各类公共图书馆总数为9218个,平均每个公共图书馆覆盖的人口为8808人。从横向比较来看,德国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能力远高于其他国家,如美国平均每个公共图书馆覆盖的人口为1.9万人、英国为2.1万人、澳大利亚为1.6万人、日本为4万人。
德国的公共图书馆承担丰富人们业余生活和阅读推广的重要职能,成为德国使用效能最高的文教机构。柏林城区的很多图书馆就建在居民区,透明的玻璃天窗、铺着石子的院落、造型奇特的软垫、舒适的大沙发给读者营造出一种安静、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让读者有一种在家阅读的亲切感。此外,德国很多图书馆内还设有咖啡厅、儿童娱乐区、休闲区,集阅读、休闲、社交于一体,这不仅增强了公共图书馆的吸引力,也拓展了其社会功能。
德国的公共图书馆除提供信息和进行大众教育外还服务于职业培训、进修等活动。德国公共图书馆经常举办各种和阅读相关的活动,已经成为读者学习、交流、聚会、社交的场所,也越来越倾向于发展成为文化活动中心。
德国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也体现出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公共图书馆将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目前,德国几乎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有少儿服务部,采取了多种措施吸引少年儿童。这些措施包括:营造儿童喜欢的阅读环境,比如舒适的沙发、木质小屋,还有供儿童游戏的娱乐设施;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来创新儿童阅读方式,增加了大量的音频、视频、游戏、音乐等电子读物以提高少年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教育和引导儿童学习和阅读。
德国公共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率高。德国公共图书馆不以单纯扩大和增加藏书数量为目标,而是始终把藏书利用率放在首位。统计显示,2014年,德国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总量约为1.2亿件册,借阅总量约为3.6亿件册,文献的年平均周转数为3次;持证读者总数为730.4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近10%,而到访人次约1.2亿。2014年,德国公共图书馆支出为8718万欧元,其中新增馆藏支出占12%,工作人员支出占64%。这相当于说,每个德国人年均为公共图书馆支出仅为1.25欧元。
德国公共图书馆的优质服务与德国对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德国图书馆在行业管理模式下开展密切合作,寻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在联邦制政体下,德国实行文化自治,因此,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初开始,德国就开始建立各种具有跨地区意义的图书馆组织、机构和协会。目前,德国的图书馆业形成了以图书馆与信息联合会为核心的行业规范与合作模式。该联合会作为全国性的公益联合会,代表全国图书馆机构及工作人员的整体利益,规范图书馆业的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同时致力于图书馆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德国会及时全面地发布全国图书馆信息和统计数据。2004年1月,德国设立全国图书馆专业管理网络,成为联邦层面管理全国图书馆的网络机构。该网络由各州提供财政支持,向文化部长会议高级委员会报告工作。其工作目标包括:为联邦及各州做出关于图书馆的决策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确定图书馆业的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和加强本国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促进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增强图书馆发展潜能。
德国制定了严格的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贝塔斯曼基金会和德国图书馆协会共同发起编制图书馆评价指数(BIX)的项目,通过BIX的测算和比较来评估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便于参评图书馆发现自身的不足。
业界还设立专门奖项奖励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图书馆和个人。“年度图书馆奖”是德国唯一的全国性的针对图书馆的奖项,每年由德国图书馆协会组织评选,并于每年10月24日(德国“图书馆日”)颁发奖项,以表彰那些在服务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图书馆。其评选标准包括: 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创新水平、未来发展方向、持续影响力、有效媒体宣传、承担的国际义务、地区与国际网络构建等。“年度图书馆奖”的奖金额度为3万欧元。
此外,德国图书馆也为难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促进难民语言和文化融入。尚未取得居留证、无法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公共图书借阅证的难民只要提出申请,柏林的公共图书馆就可为其签发借阅证,难民申请者可以凭借该借阅证在柏林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阅览图书期刊、借阅书籍和其他媒体资源。相关图书馆的资讯和宣传材料有英语、阿拉伯语、塞尔维亚语、德语、波斯语、阿尔巴尼亚语等多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