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内容整理】近年来,中国印刷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来到了产业结果调整的分水岭。受金融危机、税收政策、普工荒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政府主导政策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许多中小印刷包装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感叹今不如昔。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正悄然地进行着产业转移,而他们选择的转移途径多是瞄向利润水平更高的其他行业,将资产投向其他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角度决定出路。然而,对于我们所探索的一切技术也罢,模式也罢,管理也罢,无非是找到一种适合企业自身的路径。但行动的问题首先是思想的问题。不解决你思维观的问题,一切的行动都无从谈起,不论你是所谓的低调做人,还是高调做人,背后都有某种世界观在支撑。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古今中外的一切分析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唯心的,一种是唯物的。唯心者从主观出发;唯物论者注重客观与主观相合,即注重资源的整合与转换。唯心者容易陷入机械论、教条论、主观论的陷井之中。例如无数的专家和媒体,无数次试图给印刷工价低出药方,但基本上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即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什么原材料上升、什么人工上升、什么租金上升,要死要活的样子、好不狼狈。毛泽东的《矛盾论》指出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如果是唯物者,他分析这个问题,当然不会花时间去研究什么印刷工价指导意见,他会认为“印刷工价高或低”只是伪命题。市场规律来决定呗。什么叫市场,市场经济就是“老大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是眼球经济;是强者经济;是“定价权”经济。印刷工价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印刷加工行业无法掌握印刷活件的定价权。一切成本的变化只是外因的变化。治本的方法是千方百计改变这种定价模式,或者转型升级,或者走多元化的道路,并运用平台思维掌控产业链人群试图成为“盟主”。
在工业社会,供需双方的博弈中,主要表现为供方市场,供方可以左右乃至决定需求方。这时,强调技术先进性是极为重要的。甚至,企业无须做太多的营销工作,产品就卖得出去。但在信息社会,产品价格及信息很透明,天平倾向需求方。这时,营销先进性就胜过技术先进性。企业不再盲目研发,而是调研后再研发,或者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订制。未来的出版印刷业可能会出现“先发行、再印刷”。印刷业也一样,也可能会出现“先销售、后生产”的情况。设备研发的模块化,根据客户需求增和减模块,也是应和了这种趋势。这是从新形势角度来审视内因和外因。换言之,在信息社会里,从市场搜集信息、做好营销调研、设计商业模式,已经转化成企业发展的“内因”。而技术的先进性、企业内控的严格,有时会转化成企业发展的“外因”,假如它缺乏商业模式设计、不符合变化的市场的话。
但企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也会在发展中相互转化。例如某家印刷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良账款很多。如果影响了现金流,则会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内因”。假如其内控原本很严格,对员工的考勤、业绩考核很严格,富有成效,但依然无法回收账款,则所谓的内控严格,依然是企业发展的“外因”。不妨转换思路,将严格的内控制度,用来应对账款的回收,若富有成效则企业发展的“外因”会转化成内因。
印刷企业要转型,关键是思想转型。思想很重要,你的思想转过来了你的行动就跟着转过来了。就像广告里说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所以说,转型是要有思想、有想法,依靠自主创新,使企业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有信心、有创新能力、有核心竞争力,大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中型企业一样可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