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设备更换VS技术创新,印企该如何抉择?

时间:2015-05-26 10:55:07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北京印刷行业经历了一次“买车”还是“买房”的纠结。在1998年~2008年的十年里,印刷企业的老板们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购买更好、更全面的设备,扩充自己的经营实力;还是趁当时城市郊区地价非常便宜,圈一块厂房用地打造自己的企业基地。

 

  大概是在我大学刚毕业来北京时,和我合租的室友在纠结一个问题:手里有10万元,是买车还是买房?那是2005年的北京,西三环的房价大约为每平米七八千元。支招买房的朋友自然是希望这位室友能稳定下来做一个安静的房奴,而支招买车的朋友则宣称有车后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哪天想透气,直接开到八达岭大吼一声再回去,想想就很潇洒惬意。

  最终这位室友拿着这10万元买了一辆雪铁龙,然后晃晃悠悠挨到了数年后西三环房价飙升到了每平米近4万元时,终于在西五环的地铁尽头买了一套两居室。他说他后悔也不后悔——后悔的自然是猝不及防地迎来了房价大涨,不后悔的是因为喜欢摄影,他开着他的爱车走了大半个中国,拍出了很多很美的照片,有些还被媒体所选用。

  其实北京印刷行业何尝不是也经历了一次“买车”还是“买房”的纠结。在1998年~2008年的印刷黄金十年里,印刷被称为“印钞”,因为印刷机一开,印刷辊飞速地旋转就意味着印刷费哗哗而来,那时买一台印刷机成为了包赚的生意,印刷企业的老板们迅速获得了第一桶金。就在这个时候他们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购买更好、更全面的设备,扩充自己的经营实力;还是趁当时城市郊区地价非常便宜,圈一块厂房用地打造自己的企业基地。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当时的环境背景:当时北京四五环正在大建工业产业园,印刷企业成为了众多产业园的招商重点,甚至给出了前几年免租金的条件;另一方面,那几年也是印刷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正在取代菲林晒版,五色以上的印刷机可以实现联机上光或者专色印刷,覆膜、UV等后道工艺成为市场需求热点……

  说实话,那个时候敢于买地自建厂房的印刷企业是需要一些魄力的,一边是更低的租房成本,另一边是倾囊购地建厂房;一边是因为投资购地导致资金捉襟见肘,新技术革新、新设备上马的时间被无限延后,另一边是竞争对手大手笔地投资,不断增加新的生产工艺,实现效率提升,获得更广阔市场……如果没有一些信念的坚持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坚定研判,“买车”可能就是最合理的选择了。

  可能是马后炮,但确实在2014年你会发现,10年前分别做出“买车”或“买房”决定的企业,到今天各自的发展已经泾渭分明了。同样是在北京南部的两家印刷企业,一家在六环购地自建厂房并因此以“小而精”的姿态蛰伏数年,如今却可以拿自己早已升值数倍的土地作为不动产,向银行抵押贷款获得低息贷款,而用资金开办了小额贷款公司并做得风生水起,现在的印刷业务反而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补充。用地生钱、用钱生钱让这家印刷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财务自由;相反,另外一家选择“买车”的印刷企业,尽管从覆膜起家,经过一系列大规模投资拓展,七色、八色的印刷设备已经布满厂房,从印前到印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却在北京甚嚣尘上的“驱逐印刷”的背景下面临厂房拆迁却没有产业园愿意接受的窘境,而一台台先进的设备却敌不过不断下降的印刷工价以及不断高企的人工成本。

  其实想来无论是“买车”还是“买房”,哪种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后悔和庆幸,“买房”虽说财务自由,却也与印刷渐行渐远,而“买车”看似错过了投资机会,可如若不这样,又怎有可能在印刷领域独占翘楚呢?

  站在2015年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也许10年后结论又会不一样,那个时候的印刷企业也许依然纠结于“买车”还是“买房”?这在某一方面也许并不是一个有解的问题。

 

责任编辑:魏盼盼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