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盘点数字时代下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时间:2016-05-23 11:29:14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近日,“第六届全国文献采访工作研讨会”已在武汉落下帷幕。而图书馆文献采访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们,共同探讨图书馆采访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声音还在继续。小编将视角放在参会的图书馆人身上,一起与他们共话数字时代下文献资源建设新思路。

  汤旭岩:奋进在“藏书之书”建设的道路上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明记忆的“大匣子”,是人类社会实现自我超越的信息资源保障机构。近三年来,湖北省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层面,奋进在“藏书之书”建设的道路上。

  围绕着“买好书”,湖北省图书馆把握四大发展趋势,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一是针对信息资源由纸本为主向复合型发展的趋势,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在2012年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中划拨专项资金800余万元,批量购买数据库。从2013年起,将资源建设总经费的15%用于数字资源建设;2015年仅购买数据库的经费就超过700万元。二是针对信息资源由传统正式为主向综合发展的趋势,大力搜集标签系统、博客、维基等网络信息。三是针对信息资源“大而全”向特色化发展的趋势,围绕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面搜集地方文献,自建一批特色数据库,对家谱、地方报纸进行数字化扫描加工。四是针对信息资源由各馆“各自为政”转向共享发展的趋势,建立武汉1+8城市圈图书馆联盟、湘鄂赣皖省级图书馆联盟,和国家图书馆及其他兄弟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营建强大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013年至2015年,湖北省图书馆新增纸本信息资源143.6万余册(件),总藏量达到710万册(件),全国排名上升4位,进入前五名;可供用户使用的数字资源达到595TB。

  2016年4月23日,李鸿忠在湖北省图书馆出席第21个世界阅读日暨湖北省全民阅读启动仪式,仔细询问馆藏增幅和质量,再次强调“藏书之书”建设。随后,湖北省政府有关部门着手制定湖北省图书馆2016年至2018年资源建设方案,其核心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2018年馆藏达到1000万册;建立资源建设绩效标准,把“藏书之书”建设与“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活动结合起来,强调资源利用均等化;结合“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强调发挥“智库”作用。这些为湖北省图书馆未来3年资源建设发展制定了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未来,湖北省图书馆在持续加大图书、电子书刊配置力度的基础上,还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提高数字资源的研发能力。二是改进工作流程,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规范标准执行力度。三是密切与国家图书馆和兄弟图书馆联系,团体购买数字资源,提高图书馆话语权,降低建设成本。四是针对千年版权法案带来的数据库选择范围较小、数字资源使用率较低、数字资源版权限制等问题,加强隐性信息资源挖掘工作,加工整理浩繁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资源体系,扩展资源利用范围;加强存储和开放获取工作,建立知识库;加强数字资源保存工作,有效提高信息资源保障率。

  中外图书馆历史表明,任何时候信息资源都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湖北省的“藏书之书”专项文化政策抓住了图书馆发展之源,基本实现超常规发展和跨越式前进目标,为信息资源建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管理财富。

  周德明:更关注两个不同载体的内容建设

  受数字化影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正在发生变化。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在他所熟悉的领域能明显感受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第一,图书馆资源中数字化资源的比例越来越高。以上海图书馆为例,2010年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占总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经费的比例为7.91%,尔后连年增长,至2015年该数据已达30.01%,由此可见数字资源增长的速度。图书馆人应当努力了解并把握数字资源的发展态势,积极满足并引领数字阅读,尤其是移动阅读之需求。

  第二,以公共图书馆界为观察视角,中文图书收藏趋于雷同,即所购书籍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对此,更需要明确各级图书馆定位,明晰文献采购职责,求同存异,加大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

  第三,非正式出版物,如家谱、地方志、名人手稿等资源的采集竞争会愈发激烈。强化顶层设计,扩大信息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增加采集途径,可能是持续获取更多珍稀和特色资源的主要办法。另外,“十三五”期间,采购经费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各级图书馆必须未雨绸缪、从长计议。

  虽然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比例逐年升高,但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同在的基本格局预计不会改变。周德明说,各类图书馆应根据自身使命和读者需求等因素,把握发展趋势,更加关注寄于不同载体的内容,处理好两者关系,或同在互补,或各有侧重。但必须做好两类工作,一是打通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载体间隔,为读者提供具有“一索即得”功能的查检系统;二是以妥善的灾备方式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

  此外,数字资源建设中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上海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可供移动阅读的数字资源。移动阅读成为数字阅读主流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近年来上海图书馆主动推广移动阅读,并颇具成效。但其间一直受到资源匮乏问题的阻扰,较难采购到批量的、热门类的、版权事宜处理干净的中文数字资源。目前,上海图书馆一周只能推荐7本手机版电子图书,有时甚至需手动加工成e-Pub格式,以满足不同读者阅读的需求。

  周德明呼吁出版商顺应发展趋势,主动了解移动阅读的需求,积极、快速地提供各类热门图书数字资源,而图书馆也应配合出版商或供应商把脉市场动向、提供相应信息、协商采购方式,共同做好数字资源服务读者的工作。

  周德明说,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有技术问题、服务问题、管理问题等,但能否先解决信息资源问题?因为可持续获得批量的、受读者欢迎的数字资源,对于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王洋:图书馆将逐步转向“复合图书馆”

  随着数字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人类世界,数字技术正在影响着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重要门户,将不得不改变自身资源建设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王洋认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将会沿着诸多专家所预测的方向发展,即由其诞生之初以实体文献资源为主要收藏对象逐步向数字文献与传统文献并存的“复合图书馆”发展,最终过渡到“数字图书馆”,而馆藏对象主要是知识内容,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实体形态。

  由于受到技术普及程度的限制、信息用户素养的提升、知识产权的解决方式、经费投入多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复合图书馆”的状态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体系中相辅相成的模式会长期存在。在这样的趋势下,图书馆人需要将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馆藏做好统筹互补和整合揭示,在经费有限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的服务定位,适应各自用户认知和知识交流方式的不断变化。国家图书馆作为中文文献的全国性保障基地,尤其不能放松传统文献的入藏以及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

  有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5亿,位居世界第一,且每一部移动手机就是一台移动电脑,未来用户利用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的获取将成为最终趋势。“但不同的图书馆要有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王洋说。她认为在经费允许的前提下,对于没有长期保存文献需求且以服务用户为主要目标的图书馆,应优先考虑入藏优质的数字资源,这样既能节约存储空间又能提高服务效能;但是对于肩负着文献长期存藏职责的国家图书馆和各地方省馆,在纸本馆藏工作上仍需要根据责任范畴全面入藏处理;此外相对信息水平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偏重于纸本馆藏建设。王洋认为无论以哪种形式馆藏为建设重点,对于图书馆更重要的是整合和揭示资源内容,让读者首先能够发现资源才是王道。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家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采集和建设过程中,经常受到资源提供商的制约,如打包销售模式导致资源重复,标准规范不统一导致多平台入口并存难以整合,数字资源配套数据缺失或质量良莠不齐而无法深度挖掘使用,数字版权壁垒,缺少用户使用信息或统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王洋希望图书馆能团结起来,通过积极探索介入产品定价、开放出版、协调采访等方式影响和规范数字资源出版现状。

  图书馆无论是数字化自有特色馆藏,还是采购数字化资源,应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而不是闭门建设,应考虑多终端协调采访,优化知识资源体系,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

印联责编:洋洋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