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提出,创新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已经在许多地方先行发展起来。现在,装备制造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作为一项新兴的高端技术,3D打印将会改造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
广东省珠江西岸的中山市,横门水道以南,国家级高新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楼林立。中山市协同创新中心是由中山市政府牵头,联合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合打造的技术研发基地。这里专攻的领域就是快速制造,即3D打印技术。
今年的3月24日,在主题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演讲,分析了中国与亚洲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并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李克强总理提出,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的中国,调整结构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在推进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做减法的去产能和做加法的培育新的增长点。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提出,创新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已经在许多地方先行发展起来。中山市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专攻的3D打印技术,作为一个有着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制造新领域,是中国当下大力发展新经济的一个缩影。
新的增长点
广东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内,一台白色的3D打印机正在按照设计的指令进行金属打印。每隔十秒,一个截面图形便打印完毕,最终完成整个零件的打印过程。
生产出这台金属3D打印机的便是广东汉唐量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底,该公司被中山市引进,共同组建了广东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广东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正是有着“中国3D打印教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
“在公司刚刚想要涉足3D打印领域时,便联系了卢秉恒任教的西安交通大学希望能够进行合作,”广东汉唐量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中心总监严铁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作为学界泰斗,卢院士是3D打印领域的一面旗帜,有了他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去年8月,卢秉恒在国务院第一会议室为李克强总理在内的100多位领导讲授3D打印技术,在卢秉恒讲课的过程中,李克强总理曾3次提出疑问,对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作为一项新兴的高端技术,3D打印将会改造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最关心的地方。”在此前,卢秉恒表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出台,装备制造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战场。3D打印更多地强调定制化、网络化等特性,更符合互联网的特性和规律。在未来,3D打印不仅会变革生产方式,还有可能对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不仅中山,在整个珠江西岸,包括3D打印在内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都成了香饽饽。早在去年的1月份,广东省出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000亿元,这比规划出炉之前的2013年的8725.7亿元的产值多了13274亿元,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2013年时期的深圳,有效弥补了广东经济版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
产业化是出路
在与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对接之后,广东汉唐量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又先后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并在中山工业技术研究中心的引领下参与成立了广东快速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
然而,实现自身在3D打印领域的研发,仅仅是广东汉唐量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标之一。严铁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成立研究院的主要目的是依托各方高校的技术研发力量,吸引企业入驻,通过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最终形成快速制造产业集群。
除此之外,研究院还将承担起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加工中心等多项功能。“3D打印目前才刚刚起步,相关的标准并不完善,专业性的人才也不多。这些目前都是限制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应该尽快解决。”严铁说道。
据2015年广州国际3D打印产业展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占据了国内3D打印产业80%的市场,广东企业的产品在部分欧洲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50%。
严铁认为,中山市在传统制造业上面有一定的优势,依托这一产业优势可以更为快速地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汉唐选择落户这里的原因之一。
由于可以提供定制化的生产,3D打印在今后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可以上天的飞行器材,小到医疗领域的各种填充物,甚至用来建造房屋都可能成为现实。
正是由于拥有广泛的应用范围,3D打印已被列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5年2月公布的《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中提出,到2016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增材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夯实技术基础,形成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增材制造企业。
据3D打印权威报告WohlersReport显示,到2016年全球3D打印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美元,2018年将达到125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时仅为40亿美元,可谓空间巨大。
卢秉恒在此前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我国3D打印技术起步较晚,虽然针对国际上的主流技术我国都已经开展了研究,但在应用和产业化方面还发展缓慢。“现在的缺陷就在于产业链尚未形成,原创技术太少,产业化的应用规模远远不够。目前国内的企业,无论是做装备的还是做服务的,最大规模的年产值也就在1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外的相关产业,一年的产值接近10亿美元。产业化是我们今后应该进一步推进的地方。”
印联责编: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