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焦点关注

互联网将更快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4-03-10 13:50:19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全国人大代表、金山软件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日前在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发出的感慨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了!”他建议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时代机遇,利用互联网更快地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报告称,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4万亿元,比2012年的9120亿元大幅增长57.1%;同时,预计2014年产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产业蕴藏巨大“红包”,相关概念股可关注。

  移动互联网万亿金矿待挖掘

  证券时报消息,业内专家介绍说,所谓移动互联网,就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并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它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其中,终端层是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层则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

  “毫无疑问,发展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正是顺应这个潮流,联想动用了将近30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的智能手机业务。”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他同时透露,联想正从多方面着手积极备战移动互联网,分别在硬件、软件及相关服务等业务上做了部署,“联想绝不会在这次潮流中掉队!联想将围绕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层,包括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开展研发工作,同时,还将在软件应用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

  业界巨头争抢市场蛋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集团董事长奚国华,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比喻为“IT业界正面临的一场革命”。他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场革命对其他所有行业来说都是颠覆性的,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奚国华分析说,所谓挑战,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许多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不仅局限于传统电信业,还包括金融业、零售业等;同时,也给其他行业尤其是通信行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以中国移动为例,之前,我们的业务以语音服务为主,当语音业务达到饱和的时候,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我认为,中国移动很幸运,在旧有业务走到头的时候,又有一片新天地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流量业务的快速发展。”奚国华强调,流量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和利润并没有语音服务高,却是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奚国华预期,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会将‘三个流’,也就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结合在一起,到那时,人们社交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会和移动互联网紧密相联起来”。

  奚国华介绍说,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移动的应对战略可归纳为四句话,即构建智能管道,打造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以及友好智能终端界面。他特别指出,中国移动作为传统电信商,网络是运营的根本,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必然会出现巨大的改变,主要的特征就是智能化。谈及腾讯微信等业务对中国移动的短信、飞信等原有业务的冲击,奚国华强调,“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和业务跟在别人后面跑,是永远没有出路的。因此,中国移动将会打造有中国移动特色的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即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业务,请大家拭目以待!”

  杨元庆介绍说,为了争取移动互联网更多份额的市场蛋糕,联想的发展策略是多面出击,将触角延伸到除智能终端以外的层面,从网络安全、数据传输、设备协同等方面展开争夺。杨元庆对联想旗下的“乐商店”运作表示满意,“乐商店每天的应用下载量达到2500万次”。据了解,乐商店实际上是联想争夺应用入口和落实“PC+战略”中的一块重要拼图,而所谓“PC+战略”就是除了“四屏一云”,联想在后PC时代的思维变换的体现——从硬件商变为软硬结合的一个更开放、互联网化的联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乐商店就成为联想在移动终端和软性服务领域迅速建立一个被市场接受的支撑点。

  对于操作系统层面,杨元庆表示:“操作系统的开发对联想来说并不算困难,但关键是要为应用客户提供一个‘生态环境’,确保其他的应用开发商能够在联想的操作系统上继续开发应用,这才是关键。”但杨元庆也坦言,联想在这方面还不算成熟。

  主题机会“串烧”移动互联

  上周,大盘继续疲软。不过,热点并不少,油气改革、民营医院、特斯拉、重组概念等等此起彼伏,给总体平静的市场带来不少生气。当然,市场的另一个隐忧在于,新股发行马上重启,股票供给格局将再次被打破。前期炒高的次新股也因此承压,于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集体跳水,板块指数下跌幅度达5.14%,仅天保重装、思美传媒、全通教育3只个股勉强收红。

  表面看,上述油气改革、民营医院等“串烧”的主题机会似乎令人难以捕捉。但仔细琢磨则不难看出,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要在资本市场受到关注,大多都跟变革有关。要么是自我革命,要么是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而不得不改革。不管怎么样,社会在变,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同样也在随之变化。

  按照过去的思维,市场要么是牛市,要么是熊市。可是,这种看法当前已不合时宜。种种迹象表明,已不能单纯用牛市或熊市来概括市况。因为大盘涨时,依然有不少个股下跌;而大盘跌时,涨停的个股数仍然不少。这就说明,市场并不缺机会,也不乏风险。唯有认识到这点,才有可能抓住机会而有效规避风险。

  先来看看市场的整体情况。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700亿元,少于市场预期,7天回购利率创近21个月新低,这给热点炒作提供了资金保证。此外,前一周A股开户数创下近一年内新高,连续两周突破17万,表明即便是当前较为低迷的行情,投资者的热情依然没有被浇灭。

  另外,尚有两个事件值得期待,一是“两会”。从以往经验看,“两会”作为重要的政治事件,要么会前、会中或者会后在股市有体现。而这次会前和会中股市反应都较平静,不排除会后给市场带来惊喜。特别是当前市场普遍持有较弱期待时,上述情形更可能发生。二是美国标普指数屡创历史新高,表明外围股市仍不断走强,这给A股带来了不小希望。不过,话说回来,尽管市场整体环境是好的,但趋势性机会却难再现。除了前面讲到近期市场表现情况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的变革在迫使各行各业纷纷转型。其中,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就是最强有力的催化剂。常说“转型无牛市”,但转型却能催生牛股。

  从A股现实情况看,决定大盘走势的无疑是权重股,而权重股里面无非是银行、地产、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涵盖的个股大多是大盘股,转型需要较长时间,这是我们判断大盘难以出现趋势性机会的主要依据。尽管如此,市场仍将出现不少结构性机会。因为在高速变革的时代,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将吸引资金争相追逐,股市当然也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从上周活跃板块看,最大亮点是那些表现优异的板块大都跟互联网相关,比如特斯拉,除了跟新能源电池有关的个股有所表现外,其中一个亮点是车联网,即用车的智能化。而重组股方面,更是离不开互联网,如信息安全、智能建筑、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等。总体上看,只要牢牢抓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这一主线,捕捉到上述机会并不难。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从真正意义上使人类获得自由,使人类不必拘泥于地域的限制而从事社会活动,这一主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消亡。如果说大家对马斯洛的人类五项需求认同的话,那么这种看法也将被改变,人类的基本需求里面将要加上网络的需求。正是网络对人类的重要性,更加强了资本市场对互联网的高度关注。

  市场的另一主题,当属政府的政策取向。从本届政府总理的首份报告看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意味着GDP增速将继续降低。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即政策将进一步由之前的“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这里面的机会将着重体现在改革转型这一层面。也就是说,政策取向将大体决定投资方向。当然,政策取向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都将是大势所趋,资本市场也将有所体现。

  总之,在接下来的行情里,投资者应当牢牢抓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改革这两条主线,离开这两条主线,机会都可能难以把握。对上市公司而言,业绩固然重要。不过,我们从公开资料看到的业绩,都是过去的表现。而真正使公司能持续增长的,是其产品的竞争力和需求量。这两者决定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我们目前处于高速变革的年代。因此说,我们的投资思维也不得不跟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

  机构2月重点调研移动互联

  机构2月份调研的路线图基本显现,物联网、可穿戴医疗、冷链等行业成为关注重点。而这些重点背后,折射出各行业全面和移动互联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全新投资机会。

  从深交所披露的2月份机构投资者调研情况来看,涉及物联网的新大陆被机构调研6次,新能源领域公司比亚迪被机构调研5次,可穿戴领域的九安医疗被调研4次,冷链相关公司大冷股份被调研4次。

  这些被机构高频关注的上市公司群体,勾勒出两个关键词:移动互联和新能源。在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物联网得以快速推进,而涉及条形码制造的新大陆获得机构重点关注,可穿戴更是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形成的新应用领域,冷链则进入移动生鲜电商发展后的关键配套领域。此外,新能源领域在政策和行业共同推动下,成为热点行业。

  以可穿戴领域为例,平安证券分析指出,苹果、谷歌、三星等巨头都已经在布局可穿戴设备,而英特尔、高通乃至传统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宏基也不甘示弱,纷纷涉足可穿戴领域。根据Businessinsider预测,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至50亿美元,将在未来两到三年成长为300至5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随着4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国内可穿戴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成长。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渗透率已经超过50%,未来增速放缓及均价下滑不可逆转,但可穿戴有望接过PC、智能手机的接力棒,引领下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印联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