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内容摘要】晒图机是印后设备的重要设备之一,操作不当会影响晒图质量也会导致很多问题,具体的分析如下:
1.图文发虚
(1)晒版机真空泵的抽气性能差,真空度不足,胶片和版材接触不实,造成晒虚。
处理方法:检修真空泵,使其真空度不低于0.08MPa。
(2)晒架的橡胶台布变形,中间隆起的凸面下陷或消失。
处理方法:选用中央高并向四周扩散的晒架;选择多孔性呢子作为衬垫材料,使PS版与胶片充分接触;将晒版机的抽真空分段进行,即先抽中间的空气,再抽四周的空气。
(3)原版胶片粘贴厚薄不一,或胶片上粘贴的胶带距图像太近。
处理方法:胶带和图像的距离一般控制在7mm以上,当需要粘贴很近时,可用胶黏剂代替胶带进行粘贴。
(4)原版胶片或PS版有折痕或马蹄印。
处理方法:拿取胶片或PS版时要细心,一旦发现折痕或马蹄印应立即予以更换。
(5)原版胶片图文密度不够,晒版时被光打透,图文曝光,造成图文发虚不吸墨。
处理方法:要求原版胶片图文密度不小于2.5,不达到标准不能晒版,必须重新制版。有时可试用拉远灯光的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避免晒虚。另外,使用涂有毛面层的阳图PS版,可明显改善晒版时的真空效果,使图像的网点、网线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2.图文太深
(1)曝光后网点变粗
产生原因:曝光不足。
处理方法:增加曝光时间。
(2)显影后网点增大
产生原因:显影液浓度和温度过低,显影时间太短,显影液衰退疲劳。
处理方法:增大显影液浓度,提高显影液温度,延长显影时间,补充或更新显影液,使其达到原显影能力。
3.图文过浅
(1)曝光后网点变小
①曝光后网点发虚变形,文字线条变细、断线
产生原因:由于同一原版胶片上网点的中心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曝光时,网点中心密度高的地方光透不过去,不能使阳图PS版感光层分解;网点边缘密度低的地方会随密度大小通过不同程度的光,使感光层分解程度不同,致使网点发虚变小,文字、线条则变细和断画。
处理方法:正确选用胶片,使原版胶片图文区域内透射密度不小于2.8,空白部分的透射密度低于0.05。
②曝光过度引起网点缩小
产生原因:阳图PS版曝光时间过长,因光的衍射,致使不该见光的感光层也见了光,造成光分解,网点缩小,文字、线条变细。
处理方法:减少曝光时间,用信号条梯尺检测确定最佳曝光量。
(2)显影后网点缩小
产生原因:显影液浓度过大,显影液温度过高或显影时间过长。
处理方法:降低显影液浓度,降低显影液温度,缩短显影时间。阳图PS版显影液温度掌握在(22±2)℃,显影时间可用晒版灰梯尺显透3~4级透白计算时间。
4.空白部分上脏
(1)晒版操作不当
①晒版玻璃上有脏斑。
处理方法:晒版前将晒版玻璃用酒精擦拭干净。
②原版胶片上有污物,阻碍光线透过。
处理方法:将原版胶片修整,并用酒精去污。
③原版胶片灰雾度高、透光性差。
处理方法:在不影响网点的情况下增加晒版时间。
(2)晒版时间不够
产生原因:曝光不足,使阳图PS版感光层的感光剂光分解不彻底。
处理方法:测量每批阳图PS版的曝光量,并及时调整,找出最佳曝光时间。同时定期检查灯管光源的有效功率和电压的稳定性,根据灯管老化程度适当增加晒版时间。
(3)显影不足和显影液碱性太强等
①在显影时间超过45s、显影温度超过25℃的条件下显影,若印版空白部分还显不透,说明显影液浓度太低,甚至已失效。
处理方法:提高显影液浓度或更换显影液。
②显影液温度太低或显影时间不够。
处理方法:显影液温度应控制在PS版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最佳温度为(22±2)℃,并正确测量显影时间。一般显影浓度降低时,显影时间须长一些。
③显影液碱性太强,铝版基氧化膜部分被腐蚀,裸露出铝砂目,亲水性能降低,引起上机印刷时上脏。
处理方法:配制显影液时,选用以偏硅酸钠为主的显影液,这样在显影时不会腐蚀氧化膜。
(4)除脏不当
①除脏剂用量不足。
处理方法:增加除脏剂用量。
②除脏时间短。
处理方法:除脏时间控制在30s左右。
③除脏剂除脏能力差。
处理方法:除脏完毕后,将装有除脏剂的瓶盖拧紧,防止其溶剂挥发,或选用除脏能力强的除脏剂。在除脏中用湿布或湿脱脂棉轻轻擦拭带脏部位,可加快除脏速度。
④除脏剂干涸在印版上,没有及时清洗。
处理方法:除脏后要及时用清水洗涤,冲洗速度要快,以防止冲洗下来的除脏剂损伤着墨部分。
5.上保护胶操作不当引起版面上脏
处理方法:提高胶液浓度,应不低于5°BE(波美度)。将胶液充分涂匀,待上胶的版面彻底干燥后再上机印刷。
6.印版图文着墨性差
(1)曝光过度
处理方法:减少曝光或选择最佳曝光时间(用晒版灰梯尺、信号条来实现最佳曝光时间)。
(2)大多数情况下,显影时间过长、显影液浓度或显影液温度过高,将导致图文部分有少量感光层被溶解,造成2%的小网点丢失。阳图PS版感光层的厚度仅有1.5μm左右,按重量计算最高约为2.5g/m2(版厚0.28mm)。若因显影时间过长而失去0.25g/m2,就相当于丢失10%的感光层(留膜率仅为90%),必然会影响图文部分着墨性。
处理方法:显影时间要合适。新配的显影液显影时间要短一些(20~30s),显十几张PS版后显影时间可长一些(40~45s)。显影液温度高(23~25℃)时显影时间短一些(20~30s),显影液温度低(18~20℃)时显影时间长一些,新配的温度低的显影液显影时间可在35~45s。
7.手工显影不易控制
随着印版显影数量不断增加,显影液颜色逐渐加深,给观察显影程度带来一定困难。
处理方法:手工显影时,在显影液(5~10升)处理25张印版(920mm×760mm)后,可更新显影液。最好用显影机显影。显影机一般设有两个显影室,曝光后的阳图PS版在通过第一显影室后,已见光的感光层连同染料大部分被冲洗,溶解在第一显影室中,第二显影室的显影液就可以保持浓度。
8.烤版颜色异常
阳图型PS版感光层的成膜剂是间甲苯酚和混酚甲醛树脂等。经烘烤后,正常的颜色为红棕色。如果版面呈茶绿色或墨绿色,表明烤版温度过低或烤版时间过短,感光层中树脂未完全固化,应升高烘烤温度或延长烘烤时间,直到版面颜色达到红棕色为止;如果版面呈深棕色,表明烤版温度过高或烤版时间过长,使感光层内的树脂部分碳化,颜色越深,碳化的树脂越多,印版的耐印力也越低,应降低烘烤温度或减少烤版时间。若烤版后版面空白部分出现浅红色,则说明版面显影不足而存留微量的感光层,经烘烤所致。若烤版后经第二次显影,浅红色立即消失,则不会引起上脏。此外,还可用浮石粉轻轻擦洗,也可减轻或排除上脏现象。颜色较深者则较难排除。
印刷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印版在印刷过程中的主要故障有版面起脏、糊版、不着墨等。
1.版面起脏
(1)润版液的酸性太弱,生成亲水胶体层较慢,不能及时供给和补充空白部分的无机盐层,使空白部分的亲水疏油性能降低。酸性太强,对氧化膜的腐蚀作用大,易使版面在压力摩擦下发光,储存水分少,导致着墨上脏。
处理方法:润版液pH值理论上控制在3.8~5.0,但由于印版表面粗糙度、版面图文、墨层厚度、纸张性质等对润版液的要求各不相同,可在不影响空白部分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润版液的酸性。PS版润版液的pH值控制在4~5之间印版才不会起脏。
从印版图文来看,如果是实地版或线条版,应适当增加润版液的浓度;如果是网点版,则要降低润版液的浓度;如果网点、线条版兼而有之,应取润版液浓度的中间值,以求空白部分稳定为宜。
从印件墨层厚度分析,墨层厚度大,墨斗下墨量就要大,但版面图文部分接受油墨有限度,势必向空白部分挤压,导致空白部分着墨上脏。应增大上水量,以求水墨平衡稳定,避免空白部分上脏。
从纸张的性质来看,酸性较强的纸张其pH值在3.5~5.0之间,润版液的pH值应控制在6.0以上。因为酸性纸张经长时间印刷后,润版液的酸性过强,破坏了亲水盐层,导致空白部分上脏。可在润版液中添加适量弱酸盐(如磷酸铵等)作为缓冲液,再适当降低润版液的酸性。对于偏碱性纸张(铜版纸大都属于碱性纸)(pH值在7.5~9.0之间),润版液的酸性应略强一些。
(2)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压力过大会导致版面起脏。印刷压力过大会使印版氧化膜磨损,亲水层剥落,油墨黏附在上面。在实际印刷中这种故障首先发生在靠近印版叼口的部位,因为这一部位受水辊、墨辊、橡皮滚筒冲击负荷最大,亲水层最易剥落,氧化膜最易磨损。
处理方法:首先分析理想压力有多大,因胶印机的印刷条件不同,不能具体规定,但可遵循一条规律,即在一定印刷面变形的情况下,在印迹足够结实而不铺展的基础上,均匀地使用最小压力。一般条件下,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的理想压力应为0.08~0.1mm。
2.糊版
(1)PS版铝版基砂目较细,储存水分少,若间歇停机时间长而没有擦胶水保护印版,当储存在空白部分的水分挥发掉以后,铝版版面与空气接触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同时,版面图文部分的油墨层在印刷压力作用下,向干涸的空白部分渗透,就造成糊版。这种现象在热天容易发生。
处理方法:热天停机时间超过3分钟,冷天超过5分钟,就应给印版滚筒的版面上擦保护胶,以预防开机产生糊版。一旦产生糊版,可用布蘸润版液擦洗糊版处。
(2)版面墨层太厚导致印版空白部分感脂而糊版。
处理方法:有些印件需要厚墨层,考虑到厚墨层对印迹扩大的影响,在晒版曝光中应采用晒浅印深的方法,即将原版胶片图文晒浅(对阳图PS版而言),减少网点成数,较厚墨层的铺展刚好使网点成数符合复制要求即可。
(3)黏度小的油墨易乳化,造成浮脏,使油墨不能正常转移,导致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逐渐堆积颜料颗粒,一旦堆积到一定厚度就会引起糊版。
处理方法:适当加进一些黏度大的调墨油,但不能加入太多,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4)润版液的表面张力过小,供给印版的润版液量太多,使油墨严重乳化而糊版。
处理方法:尽量减少润版液的供给量,采用乳化能力较高的油墨进行印刷。
(5)油墨的催干剂含量过高,油墨干燥太快引起版面堆墨,造成糊版。
处理方法:在不引起背面蹭脏的前提下,减少油墨中催干剂的用量,防止油墨干燥过快堆积在版面塞没网点。
3.不着墨
产生原因:在印刷过程中,印版的图文部分在着水辊、着墨辊、橡皮滚筒以及纸张上脱落下来的纸粉和纸毛的反复摩擦下,感光层逐渐被磨损破坏,亲墨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当供给印版的润版液过量时,润版液就附着在图文部分,形成一层水膜,导致无法着墨。
处理方法:印版不着墨较难排除,因为油墨的性质、印刷压力的分布、停印时涂保护胶的操作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起这种故障。上胶薄而匀,合适温度干燥,用烤版处理的方法增强感光层的抗磨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这种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