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印后工艺

印后装订的准备工作和问题解答

时间:2013-03-19 09:22:57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印后装订是很有讲究的,有条不紊地进行各工序之间一系列生产活动,把各项工作包括工艺技术、人员、设备等功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协调起来,使几十道工艺流程能畅通地进行生产,必须要做好装订加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2开双联本书籍的装订

  32开双联本书籍供墨,以前在铁丝平订时普遍采用天头4mm、中缝6mm、地脚2mm的切口,在三面切书机裁切时,使用双联推书小车来完成上、下本的分别裁切。而在无线胶黏订生产工艺中,采用上述操作,就会产生很大的天头、地脚破口。

  这主要是由于热熔胶固化人物,整体硬度远远大于以前的烫背包书,在工艺上只能采取锯刀分切的方法,先将双联无线胶黏订的书籍分切成两本后再进行裁切,而锯刀又有厚度,一般为3mm左右喷绘机,如果仍然采用以前的切口尺寸,显然难以达到裁切要求,如果将中缝尺寸加到9mm,平版印刷的产品因有光边及叼口尺寸的占用,印品就不完整。根据实际情况显影,可将中缝尺寸定为8mm,这样既保证了印刷时印品的完整性,又能保证装订裁切质量。

  铣背厚度的设计

  为了保证书帖能在铣背刀处完全铣开,一般铣背厚度为2~2.5mm,较厚的书刊可达到2.5~3mm印前设备,而涂背胶厚度一般在 0.6~1.2mm。以铣背厚度平均2.5mm、涂胶厚度平均0.9mm、正常外切口尺寸3mm为例,铣背涂胶后外切口只有1.4mm,如果产生正常的折页允差,外切口就可能会出现缩页现象;如果仅仅是将折页尺寸放大,就会出现版心严重偏移、版心及相连页码超出标准等现象术语,给阅读带来很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书刊装帧的美观。如果拼版时在需要铣背处预先加1.5mm的铣口,这样就保证了裁切尺寸的要求,消除了缩页现象,并且不影响书刊的美观。模切烫印压痕

  订口问题

  有人认为胶黏订书刊无订口版式设计,这样做出的成品书其版心在版面上左右不居中。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有扉页标题字的书刊中,这种问题尤其明显。这主要是胶黏订书刊不可能像锁线装订书刊一样,可以将书页打开至书背脊,因平装胶黏订书刊的拉槽深度一般为1.0~1.2mm。笔者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重组,订口约为3mm时,版心正好居中,这也基本上符合铣背及拉槽的尺寸标准。

  书背字不居中问题

  胶黏订书籍的书背字不居中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这是从手工包本向机械化包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以前印刷多以单、双色胶印机印刷封面,由于套印问题唐山玉印,机器对前挡规及拉规非常重视。而现在由于设备的不断改造,市场追求短周期,对于封面配套要求快捷,所以大部分以四色机为主印刷,由于套印不存在问题色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规矩的问题,使得装订中机械上封时书背容易出现歪斜。为此,我们采取在拉规面拼版时在外十字线3mm 处前后各添加一个黑△,黑△为3mm,这样印刷后的产品一眼就能看出前规和拉规的准确程度人物,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耗材

  梯形检查

  胶黏订书刊因为一次成型裁切,减少了以前老工艺中的查梯形工序,这就会产生因加页人员疏忽而产生的个别书籍的错帖,造成重大质量故事。而对书芯书背上的梯形不可能进行间隙性的检查,对此科印报告,我们采取了天头加梯形标示的办法,天头梯形尺寸设定为3mm(宽)×4mm(长),设立一个毛本检查员,在生产过程中检查天头梯形,并且在手工加页时采用取页查加页的方式喷绘机,基本上可以杜绝错帖的情况。

  书帖的印后捆扎

  要想使平装胶黏订书有一个较稳定的质量,就必须进行装订前的捆扎。这不仅可使书籍外形美观、书背平服,消除大书背现象,还可以减少出现错帖的概率,改变现场环境纸箱纸盒,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可大幅度提高书刊的装订质量。在平装胶黏订产品上,书帖的捆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