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3D打印技术首次在中国微创介入领域开展临床应用

时间:2014-11-03 11:17:53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10月30日,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在上海介绍了一种应用了3D打印技术的左心耳封堵术,并称这是3D打印技术首次在中国微创介入领域开展临床应用。
 

 

  左心耳封堵术在临床上非常有效,但有着不小的技术难度,因为医生需要对每位患者的心脏结构有全面的了解。

  由此,3D技术派上了用场:通过3D技术,将二维医学影像数据转化成三维立体的影像,并借用3D打印机将影像打印,以便医生在手术前评估。

  “中国大规模医用

  至少还需5年”

  在国内,抗凝治疗仍然是防治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方法。而2013年12月,美国药监部门通过了左心耳封堵装置在预防房颤左心耳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表决,即左心耳封堵术。

  据波士顿科学公司介绍,一方面,每位患者的左心耳结构各异,医生需根据不同的左心耳开口大小、深度和心耳形状选取适宜型号的治疗器械并评估器械放置的位置;另一方面,医生需将治疗器械通过从微创小孔插入的导管,从患者大腿根部送入心脏的左心耳部位。

  波士顿科学公司首席医务官张明东表示,3D打印作为辅助技术,可以提高医生选择做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能性。今年,中国国内左心耳封堵术临床治疗约100例,其中使用3D打印技术的超过10例。

  在3D技术应用到微创概念前,包括骨科在内的一些手术已经对3D打印技术有过使用。

  教育部快速成型工程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医疗领域有两类应用已在市场出现,一是外置的医疗器械,包括康复辅具、假肢、医疗模型、诊疗器械等;二是偏个性治疗医用植入物,比如将3D打印的骨骼、软骨、关节、牙齿等产品,通过手术植入体内,不过后者应用程度偏少。与常见的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相比,3D打印医疗方面的应用发展较慢,预计大规模应用还需要5到10年。

  已有国内企业在医用领域展开布局。一家名为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华森医疗”)的企业号称在今年3月已研发出3D打印机,在患者骨折时,可以通过3D打印复原骨折情况,并可生产出每一位患者特定的骨板及个体化工具植入患者体内。

  不过,华森医疗董事长胡仁民告诉笔者,与该公司其他医疗器械业务相比,3D打印这块业务还偏象征性,因为市场还没有成长起来。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份消息,3D打印国家规划将出,其中医用获支持推动。

  国外3D医疗产品

  已现大规模上市前景

  在国外,3D打印的医疗产品已有大规模上市的前景。

  2014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3D打印服务公司OPM (Oxford Performance Materials)3D打印的一款特定病人面部植入物获得市场许可,而此前,OPM公司的特定头颅植入物已被FDA放行。3D打印顶尖咨询机构Wohlers2013年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预计到2019年,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其中,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市场份额占15.1%,细分行业规模位居第三位。

  在推广3D打印医用时,偏“科幻色彩”的生物打印—制造活体组织和器官,或许更吸引眼球,不过,目前此类消息多来自国外。

  2013年2月,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布报告称,他们利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

  欲借此盈利的公司应运而生。美国Organovo公司是3D生物打印的先驱企业,且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其生产销售自己制造的生物打印机,并计划在2014年12月推出公司第一款产品—3D打印微型人类肝脏组织,主要供药物研发实验使用,其他3D打印微型人类组织产品如微型肾脏和微型乳腺癌组织等,也在研发之中。

  Organovo公司计划短期盈利方式是出售微型组织产品供药物研发实验使用,或者为医药企业提供疾病模型外包,该公司长期目标是制造出真正可以替代人体器官的3D打印器官。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