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银蛇喜送峥嵘岁,骏马迎来锦绣春。辛劳一年的印刷人在度过休养生息的春节假期后,又迈开脚步寻求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印刷人对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梦想与期盼?新的一年印刷业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期《印刷周刊》推出特别策划:05版通过记者采访企业老总、一线印刷人以及行业服务者,请他们谈谈对印刷业的期盼;06版邀请来自企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印刷人,让他们谈谈对印刷业发展形势的看法。
愿市场回归理性 望行业获得扶持
□中国新闻出版记者 左志红
马年新春来到,印刷企业老总们有什么样的新年愿望?老总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希望工价理性回归,有的希望人才不再紧缺,有的希望走出去空间更为广阔,还有的希望数字印刷能获得更多扶持。总的来说,老总们对印刷业都有很大信心,2014让印刷人充满期待。
一愿 印刷工价理性回归
愿望概述:现在的印刷工价跌到了低谷,各种商品都在不停地涨价,唯有印刷工价不升反降。盼望2014年印刷工价能够理性回归,符合价值规律。承印绿色印刷教材给企业增加了不少成本,也希望国家出台政策给予补贴。
——兰州新华印刷厂厂长 卢永生
卢永生表示,在书刊印刷企业,唯有印刷工序还有点微薄的利润空间,制版和装订工序都处于亏损状态。加之教材让利太多,出版社只能在教材印刷费上做文章,工价一压再压。他还提到,为了生产绿色印刷的教材,许多书刊印刷厂投入巨资改造工艺,引进设备和产业升级,使印刷成本增加,但国家没有出台相应政策进行补贴。他盼望,在新的一年里国家能尽快制定出台绿色印刷补贴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谈到印刷工价,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总经理易智则希望整个行业能走出价格战的泥潭,摆脱无序竞争的困境。印刷工价恶性竞争肯定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无序竞争和过度扩张倒下的千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说:“千帆在成都的工价压得很低,我们去投标,发现千帆报的工价,连直接材料成本、税收和设备折旧都不够。后来千帆倒掉了,我们才知道他们急速扩张,需要大量现金还贷款。”
易智分析,在印刷企业尝到恶性竞争苦果、客户了解到低价的东西质量不见得好的时候,印刷工价也许会有相对理性的回归。他希望2014年印刷企业能够加强自律,让印刷工价回归正常。
二愿 印刷人才不再紧缺
愿望概述:2013年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以后劳动力会越来越少,这不单是印刷企业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社会要面对的问题。希望国家多扶持印刷类院校,让人才紧缺的状况能有所缓解。
——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健
印刷行业人才荒的确存在,郭健表示,有的技工学校印刷专业招生越来越难,即便是招生也只招印刷系,不招装订系。他推测,“照这种情况,过几年装订工人就会断档,再延续几年印刷工人可能也要断档。”还有很多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都想挤到IT行业,不愿意下车间干活儿”。
要解决人才荒的问题,郭健认为必须加大培养力度,“让工人看到前途”。他分析,现在很多企业只给高端人才以前途,对低端人才缺乏职业设计。他建议,企业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评价一下工人的技术,“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工厂看到希望,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径”。企业也要建立培训机制,“装订技术书本上没有太多东西,都是口授相传,这就要企业通过培训培养装订骨干力量”。他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多扶持相关技工学校,让学校把印刷装订专业办下去。
新疆新华印刷厂厂长郭全也表示,自己的企业曾经遭遇人才荒,为此“这两年厂里购置了两台商业轮转机和一台精装机,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弥补人员不足”。为了让人才留下来,厂里每年还投入二三十万元进行培训。
三愿 走出去开辟新空间
愿望概述:爱德70%的销售来自出口市场,但爱德还没有驻外机构。2014年爱德计划在非洲设立区域客户服务中心,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快捷、更贴心的服务。希望政府能给我们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让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概率更高。
——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磊
爱德拟设立的客服中心主要功能是接单,生产还在国内,这是爱德走出去的短期目标。从长远看,爱德也有在国外和当地合作开印刷厂的愿望。刘磊表示:“之所以在海外设客服中心,主要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外向型企业压力很大。如果在非洲接单,收的是美元,花的也是美元,再加上客户所在国的货币对美元是贬值的,就没有这种双重压力。选择在非洲设立首个客服中心,是因为爱德的主要客户分布在非洲的南部和东部。”
“我们希望能得到政府在宣传和信息方面的支持”,刘磊表示,“比如说,国外也有一些中国园区,类似国内的经济开发区,园区内积聚了电子、服装等中国制造企业,在园区投资安全有保障,人员管理比较规范,用水用电用工也都能保证,让印刷企业不会走出去感到孤掌难鸣。”他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多给企业一些信息和帮助,“这样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概率就会比较高”。
郭全也表示,希望新疆新华印刷厂2014年走出去方面有新突破。他说,为了拓展中亚地区的印刷市场,厂里2010年成立了乌鲁木齐融幸贸易有限公司,专门承接外单,这两年承印了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教材、图书、本册等。他希望2014年公司在中亚市场能接到更多订单。
四愿 数字印刷获得扶持
愿望概述:2013年,我们申报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字数字印刷产业应用项目,获得了8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2014年,我们将考察、调研数字印刷发展状况,争取在下半年上设备、试运行。虽然现在我们已有800万元的扶持资金,但发展图书按需印刷需要几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希望政府继续给我们政策支持。
——新疆新华印刷厂厂长 郭全
郭全发展数字印刷的愿望并不是小小的快印店那么简单,他表示,做图书按需印刷,就要购进喷墨轮转的数字印刷机,要几千万元的投资,“目前我们只能用已有资金和扶持资金买台黑白的轮转机,希望未来能获得更多项目资金,得到东风工程等政策的扶持,大力发展按需印刷”。
郭全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新疆是多民族聚集区,这里的图书有维、哈、柯、汉、蒙、锡伯等6种文字,“同样一本书在北京印一种,在我们这儿要印6种”,因此新疆的一般图书和教材通常印量少、品种多。以教材为例,在6种文字的教材中,蒙文和锡伯文的教材印量最少,传统印刷起印量通常为3000册,而这两种文字的教材印量达不到每年印一次,通常一次就印三年到五年的教材,每种一次也才印几千册。郭全表示:“一旦我们上了数字印刷项目,这些问题就都不复存在了,印几册或几十册都可以。”
重研发增强实力 变思路开放交流
□中国新闻出版记者 李明远
春节假期刚过,常年“忙”字当头的印刷人又开始奔波。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电话采访了3位一线印刷人,他们工作在研发、生产、销售3个不同岗位。作为全国10万印刷从业者的一分子,他们的新春梦想很朴实——继续立足于岗位,稳中求进。
设备研发者 乔俊伟:
希望研发功能更强大的印刷机
乔俊伟是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总工程师,在技术开发最关键时期,加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为参加德鲁巴等行业展会,他和他的团队不仅前两年元旦、春节没有正常休息,周六日也要上班。在大型研发设计工作结束后,乔俊伟今年春节过得比前两年轻松一些。
“看到产品能够在展会上亮相,特别是我们的产品卖给客户,成就感还是很强的。”说起研发的产品,乔俊伟如数家珍。2013年,他主持研发的一款双面印刷机,速度达到1.5万张/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高速胶印机EP106在德鲁巴展会成功首发后,也增加功能、提升技术,参加了ChinaPrint2013。
在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乔俊伟见证了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我国印刷机制造起步较晚,一开始以模仿国外机型为主。上海光华在2002年收购日本秋山后,走技术引进路线。在这个引进的过程中,我国培养了一批技术研发人才。“现如今,在做研发设计时,以我国的工程师为主导,一些美日工程师做参谋。只有这样走,才能真正地参与竞争。”乔俊伟高兴地说。
说起新年愿望,乔俊伟还是紧紧围绕重点产品。“一方面,把产品功能扩展,做相关研发;另一方面,在量产方面,为达到公司初步目标,还需要将工作落实、细化,把每台生产的机器都到试制产品的水平。”乔俊伟说。
生产管理者 徐再定:
质量稳定,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
“新大力印刷以特种印刷为主,主要包括金银卡纸、吸塑、纸杯等产品。哥哥是‘跑江湖’的,我对内负责生产。”徐再定和哥哥徐再清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共同经营台州新大力印刷有限公司20余年。
“现在外面很多客户都是慕名而来的。我们的根本思想是,只要把质量做好了,生意就有了。”谈起新年愿望,徐再定表示,生意的源头是质量。要把控好产品质量,就要关注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因为吸塑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一道流程出现问题,产品报废率都会提升。早晨7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徐再定经常在车间里活动,观察生产情况。“如果把吸塑产品的质量搞好,我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从15%降到10%,报废率降得越低,我心里越高兴。”徐再定表示。
管理企业,很多大事小事都要两兄弟亲力亲为,其中的辛苦自不待言。让徐再定稍感欣慰的是,近年新大力印刷的产值增长率都在20%~30%。这样的稳定的增长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们也是一点点从亏本开始的”。起初买来的材料印刷出的产品质量不行,都报废了,后来在高人指点下,新大力自主生产金银卡纸与油墨,避免了外面采购材料造成质量不稳定问题。
油墨销售者 郑国栋:
盼国家出台政策推广环保油墨
郑国栋是山东德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北方区销售经理,负责公司柔印水性油墨产品在山东、河南等地的销售。在国家注重环保的利好形势下,2013年德创精化科技通过参加中国国际瓦楞展、亚洲标签展等展会与行业进行了广泛交流。
说起新年愿望,郑国栋表示,希望我国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关心健康与环境,出台政策引导包装企业采用环保生产方式与环保油墨进行生产。
“将我们的产品和客户的产品进行对接,是我的主要工作。”通过参加展会,郑国栋与一些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3年,他在包括标签、医药包装、彩色纸箱等领域开发客户,也确定2014年的工作方向。
微信、微博也是郑国栋认识行业同仁、扩大品牌宣传的重要途径。他同时运营着自己和油墨产品两个微博账号。“现在做事情,都需要互动,不能自己憋着做生意,要同行业多进行交流,把行业的好东西推荐给客户,获得信息的同时要共享信息。”郑国栋表示。
工作时间不固定是郑国栋的工作常态。“一般来说,客户在8小时以内工作都比较忙,我经常在晚上10点以后,和朋友透过网络交流一些信息。”郑国栋表示,“我计划在今年6月前,把一年销售所需要跑的客户群做好,保证能完成一年的销售计划。”
■梦想·行业服务者
在印刷业中,有这样一群行业发展的服务者,他们不直接参与印刷生产,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断贡献着力量。他们来自行业协会、高校与媒体,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新春寄语。
2014年,我想通过和印刷同仁共同努力,让行业提高印刷技术,向信息化发展,形成由传统加工向全程服务进化的格局。希望通过努力,让北京地区的印刷业向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的方向前进。如果说蛇年是起步年,那么希望马年是奠定基础、向上发展的一年。
——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 任玉成
互联网信息的发展既带动了票据印刷行业的发展,又对行业有了冲击。2014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仍是服务好票据印刷企业。希望新一年我们能继续搭建交流平台,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为企业提供服务,推动行业进行多元化创新,驱动企业持续平稳创造更多效益。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商业票据印刷分会理事长 邢建民
2013年,我国在国际印刷标准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秘书处承担国。新的一年,愿印刷业科研、生产、检测等领域积极行动起来,培养和造就更多印刷标准化人才,制定并推行更多印刷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充分利用“标准化”利器,提升行业竞争力。
——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胡桂绵
随着国家对环保、清洁生产的要求,今年绿色印刷进程会进一步推进;国外发展迅速的数字印刷,在国内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校主要围绕这两大趋势做工作,既在人才培养上担当主力,又做好科学研究工作,不断为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的发展输送新技术和新成果。
——北京印刷学院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忠
回首2013年,我们看到数码印刷的发展呈现稳中有升态势。2013年,更多的传统印刷企业不再观望,选择探路数码;印刷业人士聚焦互联网机遇,越来越多的“触网”企业彰显差异化实力;数码印刷行业又迎来了许多革新设备的成功应用,整个行业更加规范……2014年,我们将带着业内人士的所思所感继续前行,也祝愿印刷同仁们在新的一年收获满意的答卷。
——《数码印刷》杂志主编 陈晨
作为一名行业新媒体工作者,我和我的伙伴们每年参加行业大小展会几十场,走访企业几百家,每一天采集的行业新闻百余条,见证着行业的点滴变化。新的一年,我们依然关心企业转型升级、关注新产品和新技术。希望我们能做好新版CPP114平台上线工作,向行业传递更多有看头的信息!
——中华印刷包装网(CPP114)副主编 覃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