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正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调查显示,18—35岁的青年是微信主要用户,其中又以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员工为最多。这部分群体既是共青团组织服务的重要对象,又恰恰是团组织覆盖度和影响力较为薄弱的领域。新型传播渠道日益普及,无疑为当前创新青年工作提供了机遇。
互联网思维的一大核心,就是利用好网络“渠道”。一些地方的团组织陆续建立起微信公众号,但目前大多没有摆脱以政务信息发布为主的模式,没有充分发掘新媒体的“渠道”优势。笔者认为,区县级团组织应“主动出击”,发挥年轻人的网络活力,将传统的组织活动、动员青年等优势与新媒体平台功能结合起来,打造共青团线上线下(O2O)服务模式。
首先要突出民生信息发布,增加用户使用黏合度。数据显示,微信用户80%的阅读内容来自朋友圈,除了时政新闻外,本地民生新闻和生活服务类信息最受关注。这就提醒我们,团组织公众号完全可以用“衣食住行”等实用信息拉近与青年距离,再通过社交功能基础上的信息分享,使信息叠加效应不断扩大,增加有效覆盖,开展正向引导。
同时,立足新媒体平台,发掘各类线上拓展性功能,同时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应当成为团组织创新活动形式的突破点。共青团的职能之一,就是通过举办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凝聚青年。多多创新“好玩”的网络活动形式,找到年轻人的“痛点”、“痒点”,这样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就不仅仅是信息发布的工具,而成为互动参与的载体。年轻人的体验感、参与感大幅提升,共青团在网络空间的活跃程度也就大幅提升,团组织的影响领域也就得以拓展。
另外,还要注重发挥社交网络功能,培育青年自组织成长。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赖于建立与行政体系对应的团组织来联系和引领青年。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体制外”就业,即便是体制内的年轻人,也开始在工作之外形成以兴趣为导向的小组或圈子,组织起来亟须新渠道。团组织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网络特点分类,建立超越行业、身份和地域的各类青年社群,形成线上的组织系统,以作为原有线下组织体系的补充和扩展。在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中,挖掘青年领袖,培育青年自组织,从而建立一个广泛联系各界青年的综合性平台。
针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和当前青年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所倡导的共青团线上线下(O2O)服务模式,就是以团组织为主导,通过网络信息和活动发布吸引青年,加大线上线下互动,增加粉丝关注,促进粉丝分类成立社群,最后社群自主发布活动需求,形成一个闭环,循环往复。区县团组织尤其应当发挥这一层级的资源优势,建立以青年密集区域为重点、广泛覆盖基层组织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对“互联网一代”青年的有效覆盖,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