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喷墨印刷是全球印刷业发展的焦点,根据皮拉国际的统计,2009年至2017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在10.3%左右。在中国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喷墨印刷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6.6亿元。就发展趋势来看,该领域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环保印刷成为主流,市场不断扩大。
一、喷墨印刷设备行业状况和市场规模
1、全球喷墨印刷设备行业状况和市场规模
喷墨印刷是全球印刷业发展的焦点,在占全球总规模一半的北美印刷市场,年收入增长的70%来自喷墨印刷。根据皮拉国际(Pira International)的统计,2009年喷墨印刷的市场总量是268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58.2%。在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了334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市场总量将达到465亿美元,2017年市场总量将达到673亿美元,平均复合增长将保持在10.3%左右。
在细分领域,以UV喷墨印刷为例,根据史密瑟斯·派诺公司发布的一份《2018年UV喷墨印刷市场预测》的报告示,UV喷墨印刷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市场规模将在未来5年增长18.3%,并将在2018年达到159亿美元。
2、中国喷墨印刷设备行业状况和市场规模
中国喷墨印刷设备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地区分布上,喷墨印刷设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宽幅面喷墨印刷设备生产国,中国制造的设备远销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喷墨印刷分会统计,2011年中国从事数字喷墨印刷设备制造的厂家约有100多家,设备年产量为:1.8米以上幅面的约3万台,1.8米以下幅面(含)的近10万台;数字喷墨印刷设备的年销售额达到40亿元,其中约50%为出口。本文预计,到2015年,我国喷墨印刷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6.6亿元。
二、喷墨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
1、喷墨印刷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下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喷墨印刷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将会助推下游数字喷墨印刷的需求。如今,喷墨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从之前的户外广告等,扩展到了陶器、瓷砖、标签打印、纺织印花、玻璃饰品等,且还有不断扩大趋势。我国数字喷墨印刷市场需求虽然滞后于欧美地区,但是近年发展速度加快,市场潜力巨大。
2、喷墨印刷设备向大规模生产型扩张
喷墨印刷设备喷印的制成品效果逼真,转换产品生产灵活简单,但目前设备、耗材墨水、零部件配件等价格高昂,现今喷墨印花(印刷)设备主要还是应用于数码打样、户外广告、标牌等。近年来,一些生产型印花企业为了完善自身产品结构,快速响应订单要求,已经将喷墨印刷设备应用到陶瓷砖印花、标签印刷、可变数据出版印刷等大规模喷印生产领域。
未来,随着数字喷墨印刷设备的喷印速度的提高,喷头阵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喷印稳定性的提升和墨水工艺的改进,喷墨印刷有望在成本、速度和质量上不断进步,替代部分传统丝网、辊筒等传统工业印刷的应用,更好地满足各下游大批量生产应用的需求。
3、环保喷印将成为未来主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长,环保印刷成为全球,特别是北美和西欧一些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的主流趋势。
今后,喷墨印刷技术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除了在喷印作业过程中要求喷印作业节能性、作业环境无危害外,下游应用领域(如食品、饮料、医药和烟包等)的印成品需要符合低溶剂残留、异味小、无毒、无污染的要求。
未来喷墨印刷设备设计将倾向于低能耗、简化作业流程、降低作业有害气体排放等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保、低碳要求的不断提高,墨水的品种也受环保因素的影响。在世界发达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通过了与环保相关的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法律,其中对印刷过程和墨水产品的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排放做出限制性规定。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战略发展目标下,墨水在制造和产成品使用过程中更加环保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墨水的种类也将以弱溶剂、UV等环保型墨水为主。
4、企业服务质量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据印刷分会统计,我国宽幅面喷墨印刷设备的制造商有100多家,其中多数以生产低档产品为主,大多数产品性能差异不大,产品同质化竞争明显。喷墨印刷设备的应用不仅多元化、批量化、散点化,客户对喷墨印刷设备的性能、稳定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游用户无论是中、小型广告、商业客户,还是大型陶瓷砖、纺织等生产型企业客户,购置相应的喷墨印刷设备的成本投入都相对较大,客户在选择设备时会反复比较考虑。特别是在工业应用领域,设备连续使用时间长,相对于产品价格,客户更加注重产品的稳定性。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完善服务的设备制造商将极大地减少客户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生产损失,减少维护成本,降低下游客户的运营风险,为下游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5、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尽管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厂家进入该行业,但是就整个行业市场来看,集中度将会不断提高,研发力量雄厚、实力强、信誉好的厂商的市场份额将会不断加大。不少经过简单研发拼装或直接OEM成品,进而进入市场并低价竞争的企业将会面临生存危机,被市场淘汰。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