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数码印刷的个性化优势日益凸显

时间:2013-11-05 10:45:37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数码印刷系统在全球快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渗入社会各阶层,影响到印刷行业的方方面面,将会在艺术品、包装、标签印刷、纺织品、书、广告等印刷品上得到广泛应用,满足人们对印刷品个性化、多样性、灵活性的需求。

 

  目前,在数码印刷的应用域中,除了图文快印之外,按需出版印刷、影像印刷、个性化直邮印刷、大企业进驻服务等,成为四大发展新热点与新机会。

  1、图文快印:数码印刷机的发展推动了图文快印行业的快速发展,图文快印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数码印刷机不断改进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当代的图文快印门店已经难寻胶印机和制版设备的踪影,已逐渐走出摸索区,正在走向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彩色数字印刷、黑白数字印刷、数字喷墨印刷、彩色激光打印、工程图复印、平面设计和装订制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图文快印店,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推崇。

  2、按需印刷:随着大众的消费观的改变,印刷品的需求也趋多样化发展,印刷业务已从大批量追求小成本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等针对性强的方向发展。数码印刷可以印刷出张张不一样的个性化内容,如张张不一样的请柬的人名、印有客户名称的直邮信件、可变条码的印刷等等,这都是传统胶印根本无法实现的。正是数码印刷的这种特点满足了大众不同的印刷需求,推动数码印刷发展的同时,也丰富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影像印刷:在全球传统印刷行业呈下降趋势的同时,数字印刷在全球的发展却是蒸蒸日上。先进的数字印刷技术为消费者创造了全新的印刷产品体验及多元化的影像产品解决方案。随着数码技术的迅速普及,数码相机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数码照片变得丰富起来,数码冲印技术进一步发展成熟,特别是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化,使得个性化印品成为现实。因此,制作个性化的印品越来越流行。

  4、个性化直邮印刷:面对直邮印刷市场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数码印刷企业参与到直邮印刷市场的竞争中来,从中挖掘数码印刷的商机,推动个性化印刷的发展。实际上,直邮印刷品真正的卖点是个性化可变数据印刷。个性化可变数据的直邮印刷品目前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在国内还不是很多,但其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在我国,个性化直邮广告还比较少,一般企业还只是设计、印刷一些大众化的宣传品,并没有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采用不同的方案。

  5、大企业进驻服务:驻地服务,即针对没有设备、缺乏人员、资料保密性高的客户,由数码印刷企业、数码印刷设备供货商或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设备,并根据实际需要,为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协助其作档管理和打印,客户只需为进驻的设备提供场地。

  对于3D打印,业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预测它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种认为它不具有商业价值。24日来南京江宁参加中国3D打印研究院初创的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卢秉恒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3D打印的研究和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说成是“工业革命”为时尚早,但它的确对产品研发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推动个性化产品制造,漠视和低估它的前景也过于悲观了。

  “3D打印”的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产品制造不需要刀具、夹具和机床,想法和设计在电脑上画图,通过打印机就可以变成产品,这简直太奇妙了!”理论界预测,3D打印“颠覆我们的(制造业)传统理论和概念,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产业界却不这么乐观。在2013台湾平面显示器展会上,制造大佬、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认为,3D打印绝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鸿海30年前就在用3D打印技术,但无法量产于商业用途。他以3D打印制造出的电话为例,说明这东西可以制造出,但只能看,不能用;不能加上电子组件,无法成为电子产品量产。“(3D打印)如果真的是(有用),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

  卢秉恒院士首创“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3D打印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他认为,理论界的预期只是一种展望,尚需时间来检验,而企业家的应用的确说明了这项技术面临的困境和需要攻克的难题。

  卢秉恒介绍,目前3D打印的“神奇意义”,更多地体现在产品开发上。譬如,飞机的研发周期约为20年,汽车的开发周期两三年,耗时这么长,就因为一些核心部件、零件需要大量的重复试验,像美国飞机的发动机零部件需要多达2500次试验,如果采用传统制造,费时费力,风险极大,而3D技术可以自动、快速、直接和精确地将计算机中的设计转化为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并缩减生产成本,过去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序,现在也许几天、几小时就可以完成。

  “对于制造业来说,研发比产能更重要。”卢秉恒介绍,美国科技界统计,通过3D打印,产品研发周期和费用只有过去的一半,这就大大缩短产品的更新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3D还可“打印”传统制造无法生产的产品,譬如特殊形状的发动机零部件、特殊功能的人工骨。西安交大通过3D打印嫁接生物仿真技术,生产出医学用钛合金人工骨,从外到内分为骨质层、骨松层、骨髓层,和人体骨并无二致。“所以如果3D打印将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影响’,也要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制造和新型材料等综合叠加来实现,单是3D打印一项,完不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据介绍,目前适用于3D打印的材料只有光敏树脂、塑料、钛粉等近10种,产品精度不够,效率不高,如“打印”一个苹果型的玩具要8小时。卢秉恒说,这正是3D打印有待攻克的课题。他介绍,从制造业历史看,铸造业(材料增加)已有三四千年,切割技术(材料去除)也有几百年,3D打印(材料增生)的发展才30年。“中国已成制造业大国,需求是最好的大学,结合信息技术、材料科技,3D应用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