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焦点关注

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互联网“数字红利”

时间:2013-12-05 14:24:37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信息化和网络经济带来的影响越来越直观,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往往看不出来。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影响被官方统计数据遗漏,倒不像以逃税为目的的非法生产、地下生产那样,是生产者刻意隐瞒的结果,而与经济、统计方法上的缺陷直接有关。

 

 

  理论上用“索洛悖论”概括这种现象:“计算机到处都看得见,就是在生产率统计中看不见”。

  “在生产率统计中看不见”的原因,以往多有探究,最新一个猜想是,信息化产出可能属于“未观测经济”。意思是,并非没有产出,而是没有被观测到。为此需要改进测评方法。

  根据OECD《未观测经济测算手册》的定义,未观测经济是指“包括在SNA(国民账户核算体系,核心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编者注)生产范围之内,但由于各种原因从官方统计数据中遗漏的所有生产活动”。

  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影响被官方统计数据遗漏,倒不像以逃税为目的的非法生产、地下生产那样,是生产者刻意隐瞒的结果,而与经济、统计方法上的缺陷直接有关。

  美国经济学家布鲁克发现,美国经济在1973年前后生产率整体的下降,正好发生在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时期。他证明,服务业的兴起会伴随经济统计中生产率指标下降,这是因为,差异化是服务的主要产出,而差异化没有被经济统计观测。

  为此,布鲁克尝试改变观测方法,“检测这种可以被称为"产品差异化"的间接服务要素的实质,并且揭示这种要素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布鲁克对1950年到1990年美国私营部门的数据进行实测发现:“1950到1973年是一个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时期,伴随着相对缓慢的产品差异化增长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然而到了1973年之后,情况被完全反转了,生产率增长明显变缓,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和产品差异化的同时突然加速。”

  谜底揭开了。GDP统计的是数量和价格的乘积,而遗漏了品种。GDP测的是量,而不是质,因此无法直接反映生活品质的提高。对GDP统计来说,全国人民只穿三种样式的衣服,与穿三千种样式的衣服,只要GDP相等,就没有任何区别。质的提高显然被忽略了。

  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低成本差异化。但对差异化带来的福利的测度,是传统方法的盲点。差异化主要是质的变化,这一点在GDP中体现不出来。因此当经济发展将资源投向从注重量,转向注重质时,GDP会有一个降速现象。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美国1973年的形势相近,正处在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中。从传统观点看,如果我国GDP增速从10%降到7%,是负面的;但从未观测经济角度,改进测度方法后,有可能看出其中正面的意义,因为其中包含未观测的质的提高。人们与其为将来10%降到7%担心,不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大于3%的未被观测经济的增加,而感到高兴。

  信息化和网络经济还有其他特征,使它成为SNA标准意义上的未观测经济。包括非正规部门生产、为自身最终使用的住户生产等。

  让我用一个真实故事说明。江苏沙集镇前任书记黄浩亲口对我说,他到任前,听说那里盛行抢劫。但到任后,还没来得及治理,骑摩托抢劫就奇怪消失了。他一了解,原来那里农民自发兴起电子商务,人手不够用,最后一批吸纳就业的,就是从事抢劫的两劳释放人员。这些两劳释放人员自从把自己的命运同信息化和网络经济联系在一起后,日理万机,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破坏社会治安。沙集镇就这样活活成了和谐社会。

  事实上,在这过程中,沙集镇的GDP并没有提高多少。但从未观测经济角度看,这里发生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农民在家办公,通过非正规部门生产和为自身最终使用的住户生产,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带来以往只有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才能获得的社会福利效果。

  信息化带来的“未观测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不应因为它无形,而忽略它。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印联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