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印刷是否将会因为电子读物的发展而出现大幅度萎缩?这一话题正引发着业界广泛的争议。一方面是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于使用更为个性化、方便的电子阅读方式,传统的纸质印刷品开始遭受冷落;另一方面是有观点认为,纸质印刷品在应对数字时代也有其优势可以利用,转而提出更为个性化的按需印刷方式。其中,更为灵活的杂志作为纸质出版物的一种,正在这种潮流面前体现出“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印刷已死”曾是几年前的普遍论调。彼时,杂志和报纸赖以生存的昂贵印刷广告正持续向网站转移,尽管广告商只能从中分得一杯小羹。对出版商而言,这就像一场龙卷风——将他们的生意夷平殆尽。
但随着风暴平息,新的出版图景正渐渐清晰。原本相当统一的商业模式——通过共同的特质或兴趣圈定一群人,给他们写故事的同时售卖广告——分离成了许多不同的类别。
硬新闻可能最难盈利,它日益地即时、持续和商品化(就像油和米,消费者并不关心它们从何而来)。毫无疑问,靠新闻赚钱意味着或着通过廉价的新闻纸吸引大量受众,并通过广告盈利,或通过昂贵的新闻纸吸引小众,通过订阅费盈利。这两种商业模式都异常残酷,在发达国家,不少报纸已关门大吉。
但杂志业中弥漫着一种新的乐观情绪。在报纸收入跌入底点的北美,新创办的杂志数量已连续两年超过停刊杂志。美国媒体杂志协会(MPA)的报告称,杂志受众的增速要快于电视和报纸,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
与报纸不同,大部分杂志并没有为数众多的分类广告流失到互联网,它们的内容也有更长的生命。赫斯特杂志集团老板、美国大出版商 David Carey 说,杂志代表着一种志向,“在激活梦想上,杂志做的不错。”读者和杂志紧密相连,这一点颇受广告商喜爱。德国的大型出版商、布达尔集团的主席 Paul-Bernhard Kallen 说,杂志对品牌建设依然重要。
印联传媒转载自东西网
相关阅读:第187期印联培训分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