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大批中小型印企纷纷倒闭,对于我国十数万的印刷企业来说虽然未造成实质的打击,但是引起更深层次的发展思考开始被更多人重视。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未来一定时间内,一定会有部分的企业面临这消亡或者转型的抉择。如果是转型,将会对现有的印刷相关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尤其是与印刷息息相关的图文快印行业,该如何应对,值得深思。
第一,一般中小印企的关闭,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趋势及其阶段性结果。
改革开放前夜至改革开放伊始这一时段,我国印刷生产能力的基本状态为绝对不足(各印刷企业经常加班,可为其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放开了印刷工价、降低了进入印刷行业的门槛,使印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配合了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但由于市场经济供求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印企自身战略和产品定位的盲目性,再加上业外投资者对印刷行业的投资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客观上行业、企业对市场预测、调控、干预的不熟悉,造成了低中水平印企的重复建设和此领域内供求关系的失衡(印刷生产能力大于印刷任务量)日趋严重。这既定领域内的供大于求,使得供方印企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经过一定时段充分和白热化的竞争,一些弱势印企就会被迫选择退出,从而显现市场优胜劣汰、汰弱留强的客观规律。
第二是,一些中小印企的关闭,可以使印刷市场的环境趋于良性,使印刷企业和行业的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小印企关闭,必然会实施一些规定动作。一是会卖掉设备(有些设备会直接报废)。二是要遣散员工(有些员工会脱离印刷行业另行择业)。这两项举措,会使既定领域内的印刷总生产能力缩小,从而逐步纠正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三是会将自己原来承接的订单,倒给留存的印刷企业,这将会提高留存印刷企业的开工率和印刷的集中度。
上述三项举措的实施,必然使留存印刷企业的单位固定成本降低,利润得到提高。到订单量高于生产能力的时段(标志是委托印刷方要付加班费,即变相提高工价),才能保证交货期,印刷工价将会提高。印刷工价的提高,必然促使印刷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材料、技术、工艺、员工培训等,从而提升印刷业的总体质量、研发和管理水平。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预见到,当工价提高到使印刷利润率超过银行存款利率时,就会引发印刷生产能力的新增;当印刷总生产能力大于可供印刷任务时,优胜劣汰的过程就会重复出现。
第三是,冷静分析、正确处理中小印企整体及其各项资源。
对拟退出的印企,要仔细慎重地了解欲退出印企素质的具体状况,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把握,分清良币和劣币后,再采取措施。
对整体质量不高的企业,应当实现弱势退出。但对其具体资源(订单、员工、设备等)的解析处置,应实现优势整合,弱势退出。如对设备的鉴定处理,注意不使应淘汰的设备流入欠发达地区。
而对有暂时客观困难的较强的中小印刷企业,则应劝其坚持,并帮助其解决难题,如贷款难问题。
有困难的较强的中小印刷企业,也不要忙于跟风退出,哪怕暂时停运,也比一下子安乐死要好,而要冷静观察待变,积极采取行动。一方面可以向政府、协会反映困难,争取援助;另一方面可以趁着兄弟印企关闭的机会,将其优势资源,如订单、员工、设备等,整合归己,强身健体,以利再战。
第四是,要尽量及时正确地把握印刷供需量及其拐点,既要防止过冷,又要防止过热,将损失降到最低。
要做到这一条,首先就要通过真实有效的统计手段,掌握本辖区内印刷市场总供求关系的客观(包括预测)数据;然后才可能进行印刷供求关系拐点的预见和指导,减少市场盲目性和滞后性带来的损失。
在当前中小印企倒闭的浪潮中,一般应防止过冷,即企业退出过多,以致不能满足需求。当然,还要和质量的评价相结合,如果退出的确实是弱势企业,也应当退够,以为优质企业壮大和进入预留市场空间。
在批准新的印企进入时,一定要控制总量,防止新的过热;同时控制结构和质量,力求达到三者的全面均衡和优化,使印刷业健康良性地运行和发展。
印联传媒转载自慧聪印刷网
相关阅读:2011中国快印行业高峰论坛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