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泰山时报》的印刷石板在莱芜档案引发关注

时间:2014-07-14 09:56:21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7月7日,山东省抗日革命根据地内惟一一份由地委出版的党报——《泰山时报》的印刷石板在莱芜档案局再一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块石板长约0.6米,宽约0.4米。由于年岁久远,石板部分字迹已经模糊难辨,个别地方已经断裂,需拼凑才能合成一个完整的石板。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山东省抗日革命根据地内惟一一份由地委出版的党报——《泰山时报》的印刷石板在莱芜档案局再一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泰山时报》印刷石板现存于莱芜档案局

  今年91岁的方正老人,是目前惟一幸存的亲历《泰山时报》在抗日战争岁月创办、终结过程的见证者、参与者。根据方正老人回忆提供的线索,泰安、莱芜两地的媒体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查访,最终于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当天得知,《泰山时报》印刷石板就在莱芜档案局保存着。

  由于历史原因,该石板曾一度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20世纪80年代初,这块石板在莱芜房干村一农户家中被发现,后运送到莱芜市有关部门妥善收藏保存。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知道这块石板来历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当年曾亲眼见过《泰山时报》印刷石板的人,方正老人清楚地记得,这块石板上面有两版报纸,都是反字,日期是1941年11月29日,版面序号是二、三版,其中,三版刊登的是国际新闻,头题是有关苏德战争的内容,斯大林还作了讲话。石板长约0.6米,宽约0.4米。由于年岁久远,石板部分字迹已经模糊难辨,个别地方已经断裂,需拼凑才能合成一个完整的石板。

  报纸1938年10月创刊,免费发放

  中共泰山特委成立于1938年,次年9月改为泰山地委,负责领导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7县党的工作。为了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介绍抗战形势,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地委成立不久,便在当年10月10日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泰山时报》。

  当时,《泰山时报》是3日刊,4开,4版石印小报,每版约容3000字。其中一版刊载要闻、社论,二版刊载本地区新闻,三版刊载国际新闻,四版为专栏、文艺、专论等。虽然报头上印着“定价每月三角”字样,实际上全部免费,从不要钱。每期报纸约印发1000份左右。通过战时邮局逐期分送到本区各部队、机关以至各县、区、村。

  《泰山时报》编辑部配有无线电收报机,可逐日收抄延安新华社的电讯,可以把国际国内的大事、党中央的声音及时传递给读者。因此,这份报纸一直是泰山区干部、战士以至村民的好朋友。大家对这份小报十分珍爱。

  遭日军袭击,多名骨干遇害

  日本侵略军早在1938年就侵占了泰山地区的所有城市,并随即设置据点,控制了泰(安)莱(芜)、章(丘)莱(芜)、博(山)泰(安)、新(泰)莱(芜)等公路。这样,整个泰山地区就被分割成了若干小块,而敌人随时可以集中兵力进犯疑驻有我机关、部队的任何一块根据地。报社编辑部一直跟随着地委机关在各“块”之间不断转移跳跃。而石印机十分笨重,不可能随机经常移动,报社就在章莱、博莱公路两边设了两部石印机,敌人在东部扰乱,印刷工人就转移到西部起出机器印刷报纸;反之,敌人“扫荡”西部,印刷工人就行军到东部印报。每期报纸写好的药纸(其作用类似铅印的纸型),则由编辑部的武装通信员送到印刷厂。

  然而,《泰山时报》编辑部在1942年10月17日的吉山战斗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当天上午,吉山南山上的战斗结束后,日军就对躲避在山下河边的我方工作人员(主要是《泰山时报》编辑部成员和部分印刷工人)展开了血腥的屠杀。这些同志全都手无寸铁,而且身着便装,敌人对他们先是以机枪扫射,继而则把已经倒下的人们拉成一堆,盖上高梁秸放火焚烧。第二天,当人们收拾掩埋被杀害同志的遗骨时,费了很大的劲才辨认出他们各自的身份。泰山时报社这次牺牲的同志有:成熟干练的老编辑李爱文,才华横溢的青年编辑李新华,誊写组长滕振戈,誊写组成员郝克昌和年仅17岁的青年誊写员孟华。此次战斗后,《泰山时报》编辑部的成员,只剩下负责人宫达非和编辑董彩,记者方正,誊写员查仲谦,勉强维持出报,直到终刊。

  进入1944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势越来越好,省与各区之间的交通方便多了,在泰山区已经可以看到三日前出版的《大众日报》。在这种情况下,泰山地委报经上级批准,停办《泰山时报》。于是,这张山东抗日根据地内惟一由地委出版的党报,在坚持了5年以后,终于在1944年7月,印出了自己的《终结号》,宣告胜利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