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资本运作对印刷企业来说是一颗既离不开又明显扎手的救命稻草。近几年,无论是年产值几个亿的大型印企还是年产值只有几千万的中小型印企,日子似乎都不那么好过。大型印企面对的是上游企业客户,无法保证上游不会出现动荡;而中小型印企主要面对的是社会上那些飘忽不定的游散客户,更是烦不胜烦。尤其是包装印刷产品的附加值比其他任何产品都低,因此,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财务吃紧、现金流断断续续的尴尬局面,企业倒下不甘心,往前冲又感力不从心。要想生存就得争取大客户来稳定订单,而争取大客户首要是升级软硬件,如此下来,离开借助外援的力量这个资本市场也就别无他路了。
然而,回想一下从2014到2015年这短短的二十几个月里,国内倒闭或易手的超大型印刷企业不下十几个,中小型印刷企业更是不计其数,这就是中国印刷业面临的一次大洗牌。
回想资本市场刚开始走红的时候,从2000到2012年间,国内出现了一大批利用资本运作进行卫星式扩张的企业,首先是率先在珠三角发展起来的一大批印刷业巨头在东线沿海地带生息繁衍,接着又向西北地区渗透,可惜并没有实现初期年产值十几亿、几十亿的预想,而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偃旗息鼓。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残酷的局面呢?关键的问题还是资本运作出现了偏差。
企业的资本运作首先有3种目的,一是企业的现金流救济,这种大多存在于中小型企业中,属于财务资金出现了常规的盈利困难、利润质量下降造成的现金流吃紧、被迫规模性发展等原因,不得不依靠借贷来完成硬件更新和扩张。二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实现卫星式发展或上市融资而不得不进行规模性扩张的行为。还有一种比较个别的情况,就是纯粹为了借贷转手赚差息的行为。
所谓的资本运作实际上就是合理利用借贷的行为,而任何借贷行为的首要保证是如何确保企业可以全身而退,否则容易被资本漩涡吸进黑洞。
对于没有多大规模的中小型印企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利润盈余能够做到多少的偿债能力。资本的运作规律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最多不能超过自己财务运营资产的50%,利用借贷的债务所能创造的利润盈余能否有效地在预定期限内完成资产的利用和债务的偿还,至少要在下一笔借贷完成之前能够满足财务现金流的周转需要,否则企业就会面临半瘫痪乃至完全瘫痪的境地。
而对于大型印企基于上市目的的扩张和借贷,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项目盈利的保证,否则财务审计就会把企业拉下马。美国的世界通讯就是一个大型上市公司,为何会出现“安然事件”,这一切的结果都是因为财务审计的严格所致。企业上市可不光是有可能“圈钱”,在“圈钱”的同时还要对你所有的股东利益负责,如果产品和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就势必会造成类似安然事件的爆发。
任何企业在涉水资本运作的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到3个问题:
(1)资金到手以后的运营能力问题,资金拿到手以后是要让它发挥作用的,要通过运转实现盈利;
(2)该项目利用资本的盈利能力有多大,任何借贷行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确保这个项目有盈利的能力;
(3)该项目运营后的偿债能力,如果不想让企业倒下,那么在借贷之前就要先考虑如何偿债,金融市场的借贷不像私人借钱那么随意,不能到期不还,所以,必须有偿债能力才可以出手。始终要明白一个规律-借贷不易,偿债更难。
如今的印刷企业硬件投入的资金非常大,动辄几千万,而靠借贷融资的资本毕竟是流动性资金,一旦这些流动性的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那么后面可能会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企业所面临的境况可能是整个资金链的断裂。所以,任何企业都不能把身家性命压在资本市场上,能否保证企业在遇到资金链绷得太紧的时候可以全身而退,这就是资本运作的底线,这样的企业才不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倒下。
印联责编: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