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快印资讯/观察

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印刷工艺——经版处(图)

时间:2011-04-27 09:14:12来源:印联传媒

  在楼下一间铁门紧闭的房中,看到了金陵刻经处的“镇处之宝”那是18块佛像版。由杨仁山当时请著名的画家参照了《造像量度经》等有关方面的资料一一绘制,并由著名的刻工精心雕刻而成。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慈悲观音像》等,其中,一块《灵山法会图》的佛像版刻着97位神态各不相同的佛、菩萨、罗汉,刻工逼真精美,画面几无虚隙,但却层次分明,章法严整,尽展庄严慈悲的佛相,实在称得上巧夺天工。

  接着去看一看经版处,经版处原为平房,现已改建为两层楼房。内藏经版125318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收藏汉文木刻经像版的宝库。金陵刻经处的经书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印刷工艺。据说最能代表金陵刻经处的雕刻技艺精湛水平的,还是那些初始在金陵刻经处工作的刻工,据记载当年的刻工是直接用刀而不用画稿或字稿来完成佛像和佛经书的制版工作。

  金陵刻经处所保持的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刻水印技艺,现列入联合国非遗项目。看一看工作间那刻版、印刷和装订,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金陵

  经版为棕黄色的棠梨木所刻,每刻一片须耗时15天,刻版经写样、上样、雕刻3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那么精细。

  手工印刷采用的是飞印手法。工序有夹经、涂墨、压擦、揭纸。看片棕制成的擦子在宣纸上飞快地反复擦过,一页佛经揭开,清晰而带着墨香。

  装订这一项似乎容易,却有着13道工序:有分页、折页、齐栏、串纸捻、配书等,线装函套也是一门相配的技艺。

  而今很少有人再通过线装书来读经书了,但在这里,木刻印刷技艺得到了流传,传统的文化得到了继承,一部分历史得到了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在为其母祝寿时也曾在这里捐资刻印过《百喻经》。那时代铅字印刷业已经发展,他选金陵刻经处来刻印经书,是他认为这块礼佛之地是虔敬的。

  再回到深柳堂,打开后门,在四周皆花窗围墙的不大的后院中,一座印度式样的墓塔立在小院正中,为六角形喇嘛塔。塔周栽着松柏。墓塔后部的围墙上,镶有青石碑与刻文。这座塔便是杨仁山的墓塔。

  仔细看,塔身的下部像一只扣在塔基上的托钵一样,塔的中央部分层层叠叠像是折叠好的袈裟,塔顶则像是僧帽一般。

  在这物欲横流的现代世间,打开一页刻印的经卷。合一合掌,守一守心,自有一种别样的清凉宁静。——杨仁山居士墓塔

  杨仁山在世之时,以居士身份刻经传播,是不是期望去世后,还那出家为僧的心愿呢?大驾西去,佛典犹在。

  (本文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

大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