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印联传媒–焦点关注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哪些成长烦恼呢?

时间:2015-09-09 15:32:32来源:印联传媒

  【印联传媒网讯】“以前那个‘家校通’就够烦了,微信群更是要把人逼疯的节奏,老师随身带着手机,发现违纪直接拍小视频发家长,关键是你还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拍的,等你到家就直接等着家长‘大刑伺候’吧。”
 


 

  开学了,各个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又活跃起来。信息的随时沟通让家长和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但与此同时,这也让很多孩子感受到了“成长的烦恼”,那就是无所不知的微信群真恐怖。这不,有高中生就在贴吧里吐槽,引起不少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的共鸣。

  1

  别想瞒过老师家长

  贴吧网友“糯米酱”说:“我表弟才上二年级,连他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但写他爸爸的名字龙飞凤舞,像模像样,因为他为了模仿他爸爸签字,苦练了三天,结果第一回他伪造签字的时候,他妈妈就问他:‘你是不是还有一张听写没签字?’那时候小表弟才知道,老师每天都把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发到家长微信群里,那三天的字算是白练了。”

  初中生“丛茗”说:“我们班英语老师让我们每天读一遍课文,也不知道是哪个家长起的头,把他孩子读的课文用微信语音发给老师了,从那之后其他家长也都这么弄,我妈也是非要给我录语音,我真无语了,不就是读个课文吗,至于吗。”

  高中生“婉祭”说:“我们老师上课带着手机,看见谁睡觉就咔嚓一张,先把‘证据’拿到了再发给家长,你想赖都赖不掉。”

  网友“梅岭藏姝”说:“小视频更凶残,我弟弟上课看漫画,他们老师拍了一段转手发给我妈,然后他到家就是一顿‘竹笋炒肉’……幸好我出生得早。”

  初中生“同学提不起劲”说:“我们班也是这样,还有一堆家长天天说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

  网友“你是猪吗”说:“我表弟刚上一年级,我舅妈最近天天在朋友圈里发他们班里的照片,有课间活动的,有上课写字的,有喝水的,好多小孩的照片都有。我还纳闷,难道她潜入到学校拍照去了?后来才知道,是老师为了让家长放心,把每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都拍了一遍,发到微信群里。我觉得一年级还可以理解,但是到了高年级还这样就太恐怖了,这简直就是监视啊,家长什么都知道,一点私密都没有,太可怕了。”

  网友“david”说:“我能说我都上大学了,我们辅导员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家长一个个像闻着蜜似的都去加吗?”

  2

  被家长误解说不清

  有了家长微信群之后,孩子们偷偷摸摸干点“坏事”,想瞒过家长和老师就比较困难了。不过,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家长对老师所发信息的臆想和误读。

  青岛某初中二年级学生小睿告诉记者,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被妈妈训斥 “跑哪玩去了”“老早就放学了怎么这么久才到家”等,原来,那天学校有一项特殊活动,学生比平时早一点放学,老师把这个信息发到了家长微信群中,不过那天正好赶上小睿做值日,搞卫生的时间长了一点,结果他的妈妈就怀疑他借早放学的机会出去玩了。小睿说,尽管最后澄清了事实,但他还是因妈妈不信任自己而感到难过。“而且就算我真的去玩了,又能怎么样呢?玩一会又不是什么罪过。”他说,“我妈管我管得太紧了。”

  初中生小瞻向记者讲述,有一天自习课他太困了,就趴在桌上小睡了一会,结果被老师拍下来发给了妈妈,他一回家就被妈妈不停叨叨,一会是“勤能补拙,本来成绩就一般,还不多努力一些”,一会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实在困的话就在课间睡一会,上自习是学习时间”,一会又是“人家XXX学习那么用功,也没看见人家上课睡觉,你用功程度还不及人家一半,就困得不行”……小瞻说,他成绩确实一般,但他也很想进步,那天真的是太困了,想小睡一会再学习头脑会更清醒,但妈妈的叨叨让他感觉自己想要努力和进步的心不被理解。

  不被信息“曝光”的初中生小瑶也有烦恼,她说,老师常常把表现好的一部分同学和表现很不好的一部分同学的名单发到家长群里,而她表现中等,所以几乎没上过“名单”。在小瑶看来,不管上“好名单”还是“坏名单”,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而不上“名单”让她感到很自在。可是小瑶的妈妈却常对她说:“你就不能加把劲,让你老妈也有面子一回?”

  3

  信息不是“把柄”

  大人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家长代女士认为,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发给家长是好意,关键在于家长怎样去解读这些信息。霸权型家长害怕孩子脱离自己的控制,因此对待老师发过来的信息,会有一种“总算让我抓到把柄了”的感觉,他们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惩罚。这其中很多家长甚至分不清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的控制需要。就如同小睿的妈妈,她利用“把柄”是为了将小睿管得更紧,而小瞻的妈妈利用“把柄”则是为了让小瞻满足她希望小瞻更用功的期待。至于小睿和小瞻真正的经历,她们反而不是很关注。而民主型家长关注孩子真正的经历和情绪,老师发来的信息对他们来说不是“把柄”,而是与孩子沟通的一个机会。

  初中班主任常老师也提出,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将学生的情况发给家长,是为了请家长进行管教,从而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但更多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够多角度了解孩子,有机会的话,还要反省一下家庭教育是不是有疏漏。比如她班上有个学生也总是上课睡觉,她与学生交谈之后,了解到该生父母在闹离婚,家里气氛很压抑,这让他夜间难以安眠,甚至不愿意回家,因此上课精神状态很差。她将这个学生的信息发给家长,是希望家长注意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另外,老师还经常发一些积极正向的信息给家长,希望家长能更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当然了,发信息也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她说,“孩子反感‘告家长’,不只是因为怕受惩罚,更重要的是因为伤自尊。有些问题是不需要‘告家长’就能解决的。”

 

印联责编:星星

印联独家